第270章 抵达西京
丝袜在手,天下我有。
视频配酒,说导就导。
这一夜,苏阳睡得很香甜。
几天后,他踏上了前往西京的高铁。
容城到西京的高铁,前几年正式开通。
他去过西京不少次,但都是飞机,这次一个人,刚好试试高铁。
三个小时的车程不算远,比去春城要近一半。
提到这两座城市,不得不让人想起当年的蜀汉。
武侯祠,作为容城必去景点之一,承载了太多关于蜀汉的浪漫。
诸葛丞相穷极一生,也未能北伐成功,却在史书上留下了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川蜀地区,尤为喜爱丞相。
当年容城修地铁,规划线路时,途经昭烈庙,一众专家开会讨论要不要迁庙,迁到哪里。
直到有人缓缓说出一句:“武侯祠在昭烈庙里面。”
现场鸦雀无声,后来地铁改道,绕过了昭烈庙。
谁也没想到,近两千年后的今天,丞相又护了昭烈帝一次。
蜀汉灭亡于公元263年,容城到西京的高铁二等座售价定为263元,以此纪念。
姜伯约故里——天水,第一辆有轨电车,被命名为伯约号。
蜀汉的浪漫,经久不息。
曹魏的风骨,至今尚存。
东吴的……鼠辈,不提也罢。
可惜苏阳没有一个东吴女友,不然提到这事,必将闪击,定前后夹击,让她首尾不能相顾。
蜀道难,易守难攻,两代蜀人穷极一生也未曾到达的地方,如今开山凿洞,只需要三个小时就可到达。
眯一会的功夫,就到了西京。
他的行程有专人安排,一下车就住进了离拍卖会最近的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
西京没有旅游淡季,有兵马俑和多朝古都的加持,这里从不缺旅游的人。
但最近,拍卖场馆附近酒店尤为火爆。
沐家这次下了血本,为了尽快套现,拿出了不少好东西。
很多都是国外收回来的,将黑钱多层包装,大量收购古董。
而后进行拍卖,拿到实打实的现钱。
苏阳翻阅拍卖图鉴,他对古董有些研究,但不多。
只是见多了真品,多少有点眼力。
主要拍卖物为元、明、清,以及民国瓷器,古玩名画。
宋代以前的古董不允许交易,因为年代久远,存量少。
当然,也只是明面上的不能交易,不能出现在拍卖会。
可以用以物换物的形式进行交换,这种个人之间的交换管不了。
图鉴上,各种大宗物品应有尽有。
听说,拍卖会最后还会展示一件完整汝窑器物,更是吸引了许多人前来。
汝窑属于宋代瓷器,存世量极少,有记载的出现在拍卖会的完整汝窑瓷器,只有八件。
自从2016年新法规实行后,汝窑在国内不允许拍卖,更是难寻真迹。
就算没什么想买的,也过来见识见识汝窑珍品。
拍卖会三天后正式开场,此前一周,不少专家汇聚西京。
当地有关部门牵头,顺势在拍卖场周围搞了个古董鉴赏市场。
可以摆摊,也可以拿自己珍藏的物品来找专家鉴定,会收取一定鉴定费用,但比寻常鉴定便宜。
此举吸引了不少古董文物爱好者,市场人流量相当可观。
看完图鉴,苏阳没什么特别想买的,他们家有不少文玩瓷器,都是精品。
他对最后的汝窑相当感兴趣。
他也只是见过完整的汝窑照片,至于瓷器碎片,倒是见过几次。
即便是碎片,只要稍微大一些,都能在海外拍卖场引起波澜。
随便一块掌心大小的,都能拍出千万高价。
安顿好后,他主动联系了龙云裳。
“苏阳,我可以这么叫你吗?”电话接通,她声音不大。
“当然可以,我到西京了,一起吃个饭?”苏阳开口。
龙轻舞都主动牵线搭桥了,他再不主动,反倒辜负了她一片心意。
“好呀,不过我可能得稍微晚点,修地铁的施工队刚发现了一处古墓,我正跟着老师过去现场呢。”
龙云裳声音不大,文文静静。
“没问题,现在还早,我等你。”他看了一眼时间,才两点。
中午饭在高铁上吃过了,闲来无事,他正好下去逛逛古玩市场。
同住一家酒店的,还有一队安保人员。
毕竟对面是沐家,跟缅国勾结颇深,谁也不能保证会做出什么。
不过古玩市场是由当地部门管辖,倒不至于和沐家有关系。
他没带人,自己出门闲逛。
为了方便个人摆摊,这里规定,只要提供押金,就能得到一个摊位。
当然,位置好坏就不一定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多交点钱自然能有好位置。
不少古玩商人看中市场,果断花钱占了好位置。
因为是临时搭建,略显简陋。
几个轻钢棚顶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大片市场。
摆摊形式有点像帝都潘家园。
初中时,苏阳看盗墓类小说,对潘家园无限向往。
后来去帝都时,专程去了这里,买了一些东西。
结果就是和想象中相差甚远。
那时候年轻,没有社会阅历,三言两语就被骗了。
记忆最深的是当时买一根虎牙,手指长短,被人做成项链。
他礼貌问价,摊主却把他当成冤大头,收了他五百大洋!
他也是没经验,只看过小说,以为这里什么都有。
丝毫没想过,如果是真的虎牙,哪能光明正大拿出来摆摊。
最后,拿回来找人一看,还特么是狗牙!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把他当傻子骗。
还有一堆臆造工艺品,买回来没少被小伙伴嘲笑。
往日回忆涌上心头,现在熟悉的场景,他从门口往里走,左右扫视。
现在的工艺品做的精美了许多,没点眼力的人还真容易吃亏。
卖的最多的是瓷器,钱币和一些民俗用品。
走到深处,他被一个卖银元的摊吸引了视线,蹲下细查。
银元是很常见的文玩品,喜欢的人多,买的人不少。
他蹲下时,旁边就有两三人在看。
卖家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形容枯瘦,正在讲解摊上摆放的银元。
“都是我太爷爷辈传下来的,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最近儿子结婚要买房,实在没办法了才摆出来。”
他面前一共有五十多个银元,苏阳随手拿起一块袁大头,脸当场就垮了。
“民国十三年。”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94857/94857875/168510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