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李世民你杀兄杀弟
【杜荷:“太子,天文有变,当速发以应之……”】
【可惜,他们的计划刚开始,太子一党的纥干承基就因为齐王之事被抓了,纥干承基为了不死的太难看,果断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
【李承乾、侯君集、李安俨、杜荷等太子一党被一网打尽。】
李世民位面
贞观九年(635年)
唰啦啦……
御花园中,跪了一大片人。
侯君集冷汗狂冒。
杜荷砰的跪下。
杜如晦早已经去世,没想到他的儿子杜荷居然会跟着太子一起谋反,
房玄龄摇头叹息。
房相尚且不知高阳公主的谋反和他儿子房遗爱有关,待会就得轮到他心神俱裂了。
天幕上,李世民看着跪在大殿中的儿子,目露悲戚。
【大殿内气氛冷凝。
皇帝李世民高高坐在上首,看向这个他寄予厚望的长子李承乾。
“太子,你为什么要谋反?”】
李世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太子,自己的高明会谋反!
距离齐王谋反才过了几天,就又给朕一个爆炸级‘惊喜’,只是这‘惊’太过惊恐,以至于让李世民甚至不想面对。
李承乾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解脱,他一甩衣袍,完全不顾自己时时刻刻巨痛的脚,砰的一声向着自己的君父跪了下去。
跪下的那一刻,他心里是畅快的。
那种隐秘又诡异的快乐,在看到父皇脸上那难以抑制的怒火后,达到了顶峰。
这一切,似乎从他跛脚的那一刻开始,便一步步的滑向了一个无可挽回的深渊。
【李承乾抬起头,用一种无比认真,无比不解的神情看向自己的父亲。
“父亲,你到底为什么要如此偏袒魏王?”
为什么?
究竟是为什么?
是因为魏王不跛脚?
是因为魏王惯会演戏?
是因为魏王聪明?
李世民勃然大怒:“我在问你,为什么要谋反?”
李承乾平平淡淡的看向已然失控的父亲。
“我就是在说我为什么谋反。”
“谋反是为了自救!”
“谋反是为了活着!”
“父皇,你忘了李承乾这个名字是谁取的么!是我的爷爷,是你的父亲!”
最后一句,李承乾歇斯底里的吼出。
“父皇,你忘了你自己是怎么上位的么?”】
李承乾最后一句话,彻底把李世民给惹火了。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逆鳞。
【李世民急急忙忙地走下皇座,一脸阴沉的看向李承乾。
“孽障,闭嘴!”
李承乾怒吼。
“父皇,你杀了你的亲哥哥李建成,你杀了你的亲弟弟李元吉!”
“你忘了吗?”
“你忘了!”
“玄武门之变如今才过去不过17年时间,你就把一切都忘了!”】
李承乾的话终于把李世民惹的失去了理智。
他狠狠的甩出手中的皮鞭。
只一鞭!
李承乾从额头划过眼角,再划过嘴角留下了一条深深的血痕。
李承乾当了一辈子的好儿子,但是此时此刻,他已然放弃了这种身份。
摸着自己受伤的脸,李承乾看向父皇那张失控的脸,他心里越发的失望。
【“你忘了玄武门事变之时,是母亲!是母亲苦苦的守护在我的房前,是母亲拿着剑护着我!”
“父皇,你忘了母亲临终前对你的嘱托!”
“父皇,你想要立魏王取代我为太子!”
“你让他住进武德殿!”
李世民闭目不想再听。
他心里觉得李承乾愚蠢不堪,又是无奈又是痛恨。
身为太子,如此没有容人之量,李泰是他的亲弟弟!】
李世民位面
贞观九年(635年)
魏征猛然转头看向李世民,满脸不可思议。
太子说什么?
太子说,陛下让李泰住进了武德殿!
那可是武德殿啊!
整个皇宫里面,谁不知道,武德殿就是未来的皇帝,现在的太子才能住的地方。
那里简直就是如同‘东宫’一样的存在。
可是李世民居然让魏王李泰住进武德殿。
房玄龄也傻眼了。
天上的陛下,是贞观十七年的陛下,莫非以后,陛下真的动了废除储君的想法。
满朝文武小心翼翼的抬头打量着陛下的脸色。
就连程咬金这个精明鬼都面露诡异的看着皇帝。
天幕上画面再一变。
【李承乾,唐太宗嫡长子,619年武德二年,在太极宫的承乾殿里出生了。
李渊非常开心这个孩子的出世,亲自给自己的皇孙取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
——李承乾
——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武德年间,李承乾受封中山郡王。
史书记载,太子为人非常聪敏,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从小,李承乾便在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等大儒的教导下成长。
孔颖达:唐初十八学士之一
所以,太子的聪慧并非是虚假。
唐太宗即位后,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李世民册立为太子。
“小小少年,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父皇对他严厉、母后亦是对他严厉。”
“但是一国储君,上承天意,下顺民心。”
“自然需要修身爱仁,取予合度。”
“受所诋辱,功不自名。”
“李承乾不负众望,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赞誉。”
李承乾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毕竟自己是太子必须得为兄弟们做出表率。
可是在贞观五年和贞观七年时,李承乾生了一场大病,从此脚便出现了问题。
脚部有疾病,对于一国太子而言似乎是很影响形象的事。
李承乾瞬间便感到了浓郁的压力,并且这种压力会随着他脚疾越发严重而与日递增。
而太子的疾病甚至严重到,连皇帝都要亲自过问的程度。
与此同时,太宗皇帝对群臣说。
“人生寿数难以预料,太子身体不好,若是有朝一日太子不幸早亡,那么其他皇子就可能是你们的君主了。”
这话一出,礼部尚书立刻辩驳。
“自古以来,都是子孙相承,不立兄弟才能杜绝庶子觊觎皇位,堵塞皇朝祸乱的根源,这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必须要引以为戒的。”
李世民思考了会,觉得礼部尚书说得对,于是当时听从了。
那么,太宗皇帝听进去了吗?
并没有。】
李世民位面
贞观九年(635年)
并、没、有!
这三个字砸进了文武大臣的心中。
魏征心里发凉,聪明的他已然知道了这场祸事的根源。
陛下啊,陛下,怪不得太子会说你忘记了玄武门之变。
当年太上皇痛苦不堪的经历,你忘了么。
李泰,呵!
怕,就是因为李泰,太子才走了绝路。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94811/94811501/18420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