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统治草原的技巧
几种原因合在一起,库伦地区原来的人上人们可就倒了血霉了。
在原来的制度下,贵族可以肆无忌惮地欺压平民而不会遭受报复或是制裁,哪个贵族手里没有几条人命,哪个贵族没有做过类似欺男霸女、谋财害命之类的事?
对这些依靠政治特权欺压底层为生的人而言,剥夺政治特权已经判了他们死缓,而清算他们过往罪行则是判他们的死刑立刻执行。
在黄遵宪的严厉追索下,原来的王公贵族可以说是给一扫而空,有杀头的,有坐牢的,就是没有无罪的。
既然这些人犯下了滔天罪行,天怒人怨,剥夺政治权利,没收非法财产也就顺理成章了。
他们占有的土地、牛羊、金银财宝全都抄没归公,这些昔日的豪门大户瞬间土崩瓦解,黄遵宪的土地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
这些王公贵族唯一可以庆幸的是,至少黄遵宪没有搞连坐,他们家族中无辜的人还是可以分到一些财产,虽然数量和他们原来占有的财物相比完全不值得一提。
当然了,分给这些无辜者的财物统统都折算为中华元发放,如果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新的社会中去的话,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享受什么的就别想了。
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通通送到学校去。既然他们还小,不曾犯过任何的罪行,他们当然就不用承担不属于他们的惩罚。
只是为了保护他们,这些昔日的“小主子”们被黄遵宪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上学,以免被其他人歧视,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
按理吧,这王公贵族收拾了,土地被没收回到了政府,或者说是建设兵团的手里,普通百姓也不可能有什么土地,库伦地区的土地应该几乎都到了黄遵宪的手里,黄遵宪的土地问题应该解决了才对。
问题是并没有完全解决,只能说是解决了一大半。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很简单,在前清政府的推动下,库伦地区是佛法昌盛的地区,有无数的土地在寺庙的名下。
这些土地有的来自前清政府的赏赐,有的来自王公贵族甚至普通百姓的捐献,有的是寺庙自己购买,还有的就说不清楚了。
这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这种情况也不是只在库伦发生。随便到处走走,但凡是宗教发达的地方,那些寺庙也好,神庙也罢,道教也好,佛教也好,什么教都好,他们必然会占有大量的土地,拥有巨量的财富。
一边是家徒四壁还要竭尽所能供奉寺庙的信徒,一边是脑满肠肥巧舌如簧要信徒供奉的宗教人士,构成一副讽刺意味十足的人间画卷。
但是除此之外,黄遵宪还发现了一个让他战栗的情况。
库伦地区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按照黄遵宪最近时间的统计,大约只有50来万人口,主要从事农牧为生。
然而,在寺庙里有超过2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是20到40岁的青壮年!
也就是说,整个库伦地区总共有70万人,有20万人在寺庙里!20万个本应该辛勤工作、创造财富的青壮年在寺庙里!
事出反常必有妖,黄遵宪很是研究了一阵子当地的历史、政令、风土和民俗,最后得出的结论让他心头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包括库伦在内,整个蒙古草原都是苦寒之地,民生维艰,但在这样的穷困之地,却有着发达的宗教文化,修建有许许多多远超当地经济水平的各种寺庙。
为什么?
除了当地上自王公台吉,下至平民奴隶的竭力供奉以外,还得益于前清政府的政策。
首先,前清政府在当地极力提高寺庙的地位,不光大肆新建大量的寺庙,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做僧侣,更赐给这些寺庙大量的财物、土地,让所有的僧侣过上了远比普通百姓更为富足、舒适的生活。
而且,作为寺庙及僧侣可是拥有免税、免徭役、免兵役等特权的!
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中下层百姓的数量居多,对于那些无力承担苛捐杂税,希望自己孩子能够逃脱艰苦生活的家庭来说,做僧侣有如此之多的好处,让孩子去做僧侣就成了这些家庭的最好选择,在大多数时候更是唯一的选择。
在寺庙里也许过不上什么好生活,至少衣食无忧。
寺庙当然不会嫌自己的僧众多,敞开了大门欢迎年轻人出家为僧。一来二去,经过上百年时间的演变,整个库伦地区的人口结构就变成这么奇葩了。
事实上,哪里的百姓都是穷苦的,哪里的寺庙都是愿意广收门徒的,而哪里的僧侣都是拥有免税、免徭役、免兵役等特权的。但其它地区就不会变成库伦这样。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其它地方,寺庙是不可能这样广收门徒的,因为一个正常的政府都会控制着僧侣的总数,不允许寺庙多收一个僧侣。如果有寺庙不遵守,做的过份了,三武灭佛就是正常政府的反应。
但在蒙古地区,前清政府却采取了完全不限制寺庙僧侣人数的做法,似乎巴不得年轻人全跑到寺庙去做僧侣才好。
前清政府的政策是非常讨好这些寺庙的,但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却不是为了讨好这些大大小小的和尚。
做了僧侣就意味着这些劳动力脱离了生产,就削弱了蒙古地区的力量,更不要说这样还死死控制住了蒙古地区的人口数量。
因为僧侣是没有后代的。
人口稀少,海量财富用来修建寺庙,大量劳动力不事生产的蒙古草原自然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蒙古人曾经纵横欧亚,草原游牧民族更是威胁了中原文明数千年。而到了清朝,虽然还有一些叛乱,总体上清朝对蒙古草原的控制可以说是非常到位的。
除了宗教上的措施,前清政府还做了更多。
比如非常有名的盟旗制度,将蒙古各部按照地域分为内蒙古四十九旗、外蒙古八十六旗、西北蒙古三十四旗、西套蒙古二旗、青海蒙古二十八旗,共计一百九十九旗。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74/74066/38110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