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新顺1730 > 第二零七章 西域不过小事

第二零七章 西域不过小事


  瓜州行营。

  “捷报!捷报!”

  “刘大人攻破伊犁,噶尔丹策零入刘大人营中,请降。准部各首领正朝西路军大营而来,要来觐见陛下!”

  “自唐贞元六年安西四阵沦陷,九百年,天朝再控西域!”

  报捷的骑手大声呼喊,这不合规矩,可却没人斥责。

  李淦亲自出去见了报捷的骑手,听到最后那句“九百年,天朝再控西域”后,仰天大笑。

  “自今而后,我朝可比李唐矣!刘钰,真乃朕的冠军侯!”

  一声冠军侯,把随行的朝臣吓出了冷汗,有正直之臣也不怕扫了皇帝的兴,进言道:“陛下,此事虽可喜,然汉武穷兵黩武,万不可效。”

  这也是公忠体国之言,平准一事,耗军费千万两,大顺真的打不起太多这样的仗。

  大臣们是真的怕皇帝脑袋一热,真要去搞什么安西都护府,那便要钱。到时候肯定会整治官场、严明吏治、清查税收,那便是天下士绅的大灾。

  李淦嗯了一声,却没有收敛笑意。

  这一仗打的实在爽快,本以为要到今年冬天才能结束战争,却不想刘钰翻了山之后直插伊犁,竟是连后续的使者都追不上。

  断了好些日子的消息,再听到的时候竟是准部已经臣服。

  冠军侯自然是不敢封的,这个名号太响,再一个也有些不太吉利,英年早逝。

  算了算年纪,刘钰今年正好和霍去病去世的那一年一般大,李淦赶忙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是这么大的功劳……封侯应无问题。只是这么年轻就封侯,而且这一战看起来打的也是波澜不惊,似乎封侯也不好。

  此地大势已定,可想着刘钰日后还要去经略南洋,这时候若是封侯了,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功无可封了,那反倒不好。

  展开刘钰的奏折和报捷书,从字里行间中也没看出个意气风发,只看到了诸多焦急。

  前面写了一下从翻山之后的战斗过程,整个过程索然无味,就像是一个农夫在描绘每天的生活一般无趣。

  后面笔锋一转,直接说起了南洋的事。

  “陛下,准部既平,安抚平定之事,非一朝一夕,亦是陛下与天佑殿方可定策。”

  “然,欧罗巴数年之内必有大战。奥地利王无男丁,其年事已高,一旦其亡,欧罗巴必陷苦战之中。此我朝经略南洋的最佳机会。”

  “若此事错过,臣只怕再无机会。西洋人在南洋势力日深。臣向来以为,我朝若比李唐,西域乃为南洋。”

  “臣恳请陛下收回臣的兵权,让臣去操练海军,只争朝夕。”

  “人生无常,谁也不敢保证奥利地王何时死。若是其死,我朝海军尚不能让日本臣服朝贡、不能威慑西洋人在南洋的势力,臣只恐遗憾终生。”

  “练兵之法,臣已编纂成册,毫无藏私。如今准部已定,恳请陛下准臣回威海……”

  扫过奏折上的最后一个字,李淦放下奏折,许久才道:“真忠贞之士也。不居功,不自傲,不留私,若人人如此,天下大定矣。”

  随着报捷文书一并送来的,还有厚厚的一本《军改练兵疏》,看样子应该是早就写成的。

  一直没有递交,因为不经实战,谁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李淦心想,别人立下大功,都是要各种封赏。

  唯独这个刘钰,却把功劳当成一个证明,只求变革。

  既然说了没有藏私,李淦也没有看。

  而是翻看起来刘钰写的《安定西域疏》,上面的字都很潦草,显然是因为太过机密,没有经幕僚的手。

  看了几页,李淦便连连点头。

  上面说,希望留下三千人的青州军,外加西路大军的一部分骑兵,就足以压制当地的局面。

  天山以南的几个有号召力的人物,刘钰已经借准噶尔的手除掉了,这算是准噶尔纳了投名状。

  准部自然是要拆分的,这些平衡的事,刘钰没提。

  他说的,是要在伊犁河谷筑城,开垦的事。

  李淦设想的是效仿前朝的卫所制,刘钰在大体上并不反对,但在一些细节上有很多出入。

  他认为在西域的问题上,应该和军改联系在一起。

  日后募兵,以贫民为主,尤其是没有土地的贫民。

  定期服役,服役年限为五年,军饷一定要保证。

  五年之后退伍,若其无有土地,则安排其前往西域屯垦,拨发牛马种子。

  一则在中原接受了操训,服役五年,一旦西域有乱,这些人便可迅速结成一支军队。

  二则为皇帝当兵,退伍之后总要赏赐些什么,不可寒了士兵的心。边疆人少,正可以往边疆迁徙。

  三则就是日后这样安排,需要很多的钱。但只要海军兴起,抓住了机会经略南洋,改革关税,钱并不是问题。

  前期的话,也要和军改结合起来。

  练出一万人的新军,就裁撤一万人的旧军,让无地的迁徙边疆,垦殖土地。

  形成定期退伍制度,则三十年内,边疆必然稳定。

  若是出现了变乱,也不需要从内地调兵,只需要派遣大将出镇,凭借当地的退伍兵,足以平定所有的叛乱。

  若是卫所制,总不能一直增添。今日移一些民,明日便忘了,这样边疆是不可能稳定的。

  必要形成制度,不要因为想要省钱,就不去做。

  若是钱不够,便从别的地方找。钱是弄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略看过之后,李淦便知道要是按照刘钰这么搞,那么一整套的军改就是必然要实行的。

  这都是配套的政策。

  这里面并没有涉及到太多的利益牵扯,似乎是所有改革中最简单的,可也似乎是最没有必要的。

  准部打完了,四海升平,为什么要军改呢?为什么不把这些钱省出来干别的呢?

  如果不想要穷兵黩武,打完仗了,还要军改,还养这么多军队,这不是有病吗?

  至少,大部分朝臣此时肯定是这样想的。

  想到这些,李淦又有些头疼。

  看着刘钰编写的练兵疏,李淦心想,你倒是拍拍屁股走了,去编练海军,把这些恼人的事都压在了我的头上。

  叹息一声,把这两本厚厚的奏疏扔到一旁,又看了看了最后一本《对日攻略疏》。

  前面介绍了一下大致的计划,后面则是回报。

  让日本朝贡。

  要以日本威胁琉球为借口,膺惩日本,大义加身。

  最后便说,日本现在正在进行铸币改革,铸币之后,幕府手里正有大量的金银,每一次铸币都是政府搂钱的机会。

  趁着日本刚刚进行完铸币改革有钱的时机,去搂一把,要个三五百万两的赔款,顺便驱赶走西洋人在日本的势力,使得日本真正成为朝贡体系的一部分。

  打开日本的国门,让日本出口大米,而又可以让东南的工商业发财,收取关税和商税,增加税源。

  毁掉日本的瓷器制造业,又能够使得每年出口西洋的瓷器增加。打破日本的贸易条例,则国朝的瓷器等日本禁止入港之物,也能多卖不少钱。

  李淦早就听说西洋人打仗有时候是能赚到钱的,可想了想天朝自古以来的制度,总觉得自己这个天子,去打一顿日本再叫日本赔钱,有些不合规矩。

  虽是有这样的顾虑,对于刘钰的这个想法,他还是支持的。

  因为按这上面所说,一不驻军、二不羁縻。

  打仗费钱,驻军和羁縻统治更费钱,若是不驻军也不羁縻,若是还能要回来三五百万两的赔款,那的确是大赚。

  似乎,有利可图。

  若是将来日本反了,有利可图就再打一顿,无利可图就不管,也不会深陷泥沼之中。

  平准平的如此顺利,让李淦也有些飘。

  若是以往,对日开战这样的事,定会被人当成疯子。

  蒙古人那么强大,打日本不还是输了吗?

  耗费数百万钱财,去打一顿日本,图什么?

  现在,则不同以往。

  平准如此顺利,这上面说的只消两万军队即可做成的说法,那就不是痴人说梦。

  就照着刘钰练兵的手段,两万军才能花多少钱?一年一百万两银子也就够了,三年成军,要回个三五百万两银子,便是白赚了一支大军。

  还能享受一个日本朝贡的虚名,又能打开日本的贸易,增加内帑的收入,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养出一支海军。

  李淦算了算,心想好像的确大有赚头。

  本身就要军改,那么编练两万新军就不算在花销之内。

  海军花的是内帑。

  这等于是不耗朝廷半分钱粮,若是打日本真能如打准噶尔这么容易,数月之内结束战斗,要来赔款,扩大贸易,简直是旷古未有之事:打仗不但不赔钱,居然还赚钱。

  这几年刘钰用内帑对日本贸易,也让李淦对海上贸易有了个大概的认识。时不时也会想,若是日本彻底放开贸易,不是每年那么几张贸易信牌,岂不是赚的更多?

  怪不得西洋人动辄就成立什么贸易公司,王室入股,原来都是有利可图的。

  扔下这三封奏疏,李淦提笔,在报捷书上写下了批复。

  “卿此番立下大功,朕亦思念。可将青州军交于张瑾,速来瓜州。平准卿为首功,准部臣服之事,卿若不在,谁有资格侍立朕之左右?”

  “卿为将军,甚是快意,一战成名,天山遂定。可后面那些焦头烂额的事,又不知要让朕熬多久。东洋之事,朕不愿再操心,汝可自办。”

  “还有一事,朕实不知该怎么与你说。卿之功,封侯亦不为过。可你打的这么顺,西路大军将士无寸功可立,朕便封个伯吧,也好说:此战轻松,并无太大功勋可封,刘钰尚只封伯,尔等还有甚么可说?”

  “侯虽不能封,可在别处找还。节度鲸海可乎?尔驻文登,节制朝鲜、日本、鲸海沿岸至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北事。伯爵之上,尚有公侯,尔要再立新功。速来、速来、速来!”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68219/68219860/5803583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