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汉永存 > 第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

第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


第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

        而几个月后,得知这些消息的刘瀚,不知道该哭还该笑。

        这些年但凡敢杀大汉使者的人,都没啥好下场,不是亡国就是灭种,别以为你大宛远就算了。

        即使远在天边,只要还在这地球上,只要汉武帝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你鸭灭了我大汉使者,还不给我汗血宝马,朕给你黄金已经是先礼后兵了,马不想给,黄金又想要,还杀人,简直了。

        那就一个字打,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刘瀚都不得不佩服大宛国王的勇气,同时也为他默哀。

        没过几天,太子刘据就急匆匆的来府上,“太子是为了陛下要发兵大宛的事情?”

        “是呀,太傅睿智,国家年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去年才发兵又西南,找什么去大夏的路,现在又要打大宛,主要是路途遥远啊,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

        刘据说着,神情哀伤。

        “伱已经劝过陛下了?”

        “是呀,父皇怎么也不肯罢休,准备让贰师将军出征了。”

        刘瀚看有些无语,你都劝不了,我劝有什么用?而且他又不想劝,这两年汉武帝越发的疯狂,求神拜佛,好大喜功,他打大宛就是为了汗血宝马,不得到这个东西他不会罢休的。

        他无奈开口,“你都劝不动,我劝又有什么用?陛下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大将军还在,或许能劝得动。”

        “可是百姓真的承受不了了,大宛如此遥远,怕是一年半载都打不下来了,去年兖州、青州皆有大旱,国家正是要休养的时候,父皇怎么能为了一己之私,妄动利器?”

        刘瀚盯着他的眼神看了很久很久,可看到的只有真诚。

        他叹一口气,说道:“据儿,过刚易折,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样反而要好一些。”

        “可据儿不忍心看着父皇犯错,看着百姓受苦,据儿其实也知道,父皇性格固执。

        可为人臣,我当劝谏君王,施行仁政;

        为储君,我当庇佑万民;

        为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万万不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好家伙,真是张口就来,儒家典籍烂熟于心,幸亏刘瀚这些年闲着没有事情,也读过许多儒家典籍,不然真不知道这太子说的啥。

        在封建道德体系中有这样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应该说,这句话造就了很多“愚孝”的人,即便是父母犯了大错,他们也会选择曲意逢迎,以为这就是“孝道”。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传统的就是儒家的,所以一直以来儒家思想为这句话背了很大的黑锅。

        《孝经》中就有,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论语·里仁篇》也有,“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后世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时候无后不一定为大,它最开始的的出处是《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后来在歧的《十三经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在礼中,这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在不孝中反而排在第一了。

        连孔子都认为父母有敢于跟自己争论的子女,他们就不会陷于不义。父母有不对的言行,就应该与之争论。反而认为一味顺从父母的,不委婉指出他们过错的,才是不孝。

        儒家思想不是糟粕,一直都不是,先秦古籍也是,好多都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和哲理,蕴含为人处事,做人的准则,还有崇高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后世北宋的横渠四句,儒学大家张载的名言,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为许多人指明方向。

        <div  class="contentadv">        只是,后来呀,它渐渐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工具,被曲解,被紧固,被压迫……

        看着目光真诚的刘据,刘瀚忽然有一种自惭形秽,他想到后世的一段话,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仰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

        也许,也只有刘据,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有,钱财不缺,美人不缺,权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小时候有舅舅大将军卫青宠爱,早年父皇汉武帝宠爱,这些年母亲卫子夫宠爱,他似乎一出生就是站在山顶的人……

        也只有的这样的他,才一直赤心如旧,初心不改,他认同他学的知识,认同那些理想,那些信仰,他想成为书中的君子,乃至圣人。

        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相信书本上看到的一切,满怀希望的想当各种能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只看贡献大小,从来不沾染铜臭味……

        可慢慢的,人终究会为现实所低头。

        刘瀚目光流转,他已经不记得前世什么时候开始妥协的。

        是亲人生病了,躺在床上哀嚎,听见那哀嚎,自己心都碎了,可包包里却一分钱都拿不出来?

        是那年下大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见到心心念念的她,可她在大雨中哭泣说分手?

        还是为了下个月的房租不得不容忍傻子一样的客户百般刁难,还有上司的无形压榨?

        亦或是,远在他乡,和母亲打视频,大概一个半个小时吧,基本她在说他在听,好多时候话到喉咙里,但又硬生生地止住了,想大哭一场,却又欲哭无泪,最后只能说他一切安好?

        ……

        太多,太多了,那些记忆竟然如同潮水一般涌过来。

        他终究明白,普通人的一生大概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十年寒窗真的比不过三代从商,自由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已。

        不是相互喜欢就能在一起,也不是相互不喜欢就不能在一起……

        年轻的时候横冲直撞头破血流,然后从某一天开始,慢慢学会了去顺应长辈的期望,社会的规范和生活的压力,放弃了成为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

        放弃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事情,乃至喜欢的人生……

        随后接受自己的平庸,认为碌碌无为才是人生常态,为了那点窝囊微薄的费用也要接受不喜欢的工作和讨厌模式。

        在不断降低期待的同时,也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接受范围,习惯了遗憾与落空……

        很多人把这个过程称为成熟,但其实你只是输掉了你的人生里最重要的一场战争。

        你要尽量投降得晚一点,撑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也许撑得下,也许撑不住,但也得撑下去,可这就是人生啊,至少还活着!

        “啪嗒!”

        忽然间,有一滴泪珠从刘瀚的眼眶滑落,低落在他面对的桌子上,碎成无数半,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各种这样的光芒。

        “太傅,怎么了?”太子刘据看着突然落泪的刘瀚有些不知所措。

        “太傅为何哭泣?是为这天下百姓哭吗?”

        “我终究没有你心胸博大,我只是有风沙迷眼了。”刘瀚摇摇头,那毕竟只是前世,人总要向前看。

        “据儿,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圣人的路很难走,望你不忘初心!”

        这一刻,刘瀚忽然有些动摇了,也许辅佐他,也不错,不一定要取代他,反正他的寿命还长,他说着拍了拍刘据的肩膀,然后转身离开了。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刘据反复说着这句话,似乎更坚定了些。

        只是这种坚定可以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现实很残酷,人性难以琢磨,他即使痛苦,越来越不被汉武帝喜欢,可依旧是太子,这些年他所承受的痛还是太轻太轻……

        有些路注定是很难走的,不忘初心这四个字好难?还有赤心依旧,我到现在已经回想不起儿时的梦想是什么呢,恍惚中好像有几个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扪心自问,做到了吗?我唯有泪流满面,就如此苟且苟且着,现在的想法只是多赚点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好好写写书,其他的就这样吧,就那样吧!突然眼眶湿润了……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61031/61031506/1229272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