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明末:辽东雄狮 > 第七百六十二回 亲临一线

第七百六十二回 亲临一线


  杨嗣昌的话,让姚明恭十分诧异。

  如果不是对老友很熟,姚明恭肯定认为杨嗣昌是出于嫉妒,才说这句话。

  提到卢象升,杨嗣昌不禁感慨:“圣上心中或许会认为我杨嗣昌与杨承应勾结,目的是在宣大任上安稳度日。

  还认为卢象升的屯田之法得力,我不肯屯田,执着于挖矿,是忘了根本,是不会治理地方。”

  姚明恭笑而不语,他其实也有类似的想法。

  杨嗣昌看出来,感叹道:“昆斗兄,你真要有这个想法,真该好好地深入民间,这比你空坐书斋有用的多。”

  见姚明恭满脸疑惑,杨嗣昌只得又道:“问题不出在卢象升,而是情况不同。”

  “有什么不同?”姚明恭问。

  “宣大土地贫瘠,连年战乱导致水利失修。卢象升今年能开垦三十万亩土地,明年连三万亩土地都没有。”

  “那可以命人修建水利。”姚明恭道。

  “这便是第二个难题,你得有人办好屯务和水利。然而地方豪强盘踞多年,占着最好的土地,子弟把持各个衙门。

  军中长年欠饷,失去斗志。挖矿能赚钱和粮食,种地只有粮食而无金钱。

  同样都是苦差事,谁还愿意种地。”

  “这个嘛!严厉整顿吏治,再拨银子给士兵补上饷银。”

  这话一说出口,连姚明恭自己都不相信能办得到。

  朝廷没钱……

  杨嗣昌道:“这是第三个难题。百姓种出的余粮要换钱,豪绅大户不需要买粮食,买粮食最多的是军队。

  可是,大同军穷得只差当裤子,根本买不起粮食。大量收购粮食的在塞外,辽东军!

  然而到塞外路途遥远,粮食价格太高,人家不会收。况且当地有百姓上缴粮食,还有余粮卖给辽东军。

  办法有两个,第一是忍痛卖给当地的米商,他们收了后转卖给辽东军,粮食价格低一些。

  第二是,自己组织人手运到塞外。取掉路上开销,还有余钱。”

  “自己运!”姚明恭吃了一惊。

  从各地运到塞外,沿途不会遭到士兵和官吏盘剥?塞外是蒙古人的地盘,就算有辽东军在,难道他们不会劫掠?

  或者说,辽东军已经在当地极有威慑,能让当地士绅、官兵都不敢为难运粮的百姓。

  想到这里,姚明恭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辽东军远在东北,已经渗透到宣大!”

  姚明恭不解问道:“当地士绅官吏,为什么对他俯首帖耳?”

  “这就是第四个难题,卢象升面对的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杨嗣昌说道:“杨承应手里有钱,更有锋利的刀。”

  姚明恭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

  “大同商人多有在扬州购置房舍,做盐商买卖,或者是从宁波出海做海上贸易。”

  杨嗣昌说道:“海上贸易实际都被杨承应把持着,今年的六月还爆发了一场海战,将西洋番击退。

  陆上,北方的盐大部分已经不是来自山东,而是辽东。

  辽东环海有一大片盐场,因采取分钱的办法,盐户产盐积极,对外销售的盐,大多落入北方商人手中。

  至于与李朝、倭国的贸易,也要经过辽东才行。

  这就是我说的‘钱’,跟着杨承应有钱赚。”

  “难怪辽东富庶,原来是因为这样。”姚明恭说道。

  “有钱还不够,还得有‘刀’!”

  杨嗣昌说道:“杨承应的刀,就是驻扎在集宁的两千士兵,更远还有辽东几十万大军。

  除此之外,还有特别的办法。他手里有两本账,一本红帐,一本黑账。红帐记功,黑账记过。记账的方法是画点。

  当‘功’的点数积累到了,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譬如免税,再譬如送子弟到辽东读书。

  最有趣的是,这事由受赏者自行选择,而不是辽东军帮他选择。

  还有,一旦获得奖励,‘功’的点数就会清空,重新记账。”

  这让报读圣贤书的姚明恭,听得一愣一愣的。

  还能这么操作!

  “记黑账,则完全不同。士绅每做一件错事,就会有人记过。积累到足够点数,也就意味着这个人要离开人世。

  辽东军杀人也是干脆利落,昼伏夜行,杀人无形。

  甭管你是官还是兵,都是一样待遇。”

  杨嗣昌说到这里,也不禁感慨,手中有刀就是好使。

  姚明恭听懂了,他惊讶道:“那么卢总督做的事,岂不都落入杨承应的眼底。杨承应会善罢甘休?”

  “当然不会,等李朝的事解决了,杨承应肯定会出手。”

  杨嗣昌说道:“我或许无法及时看到,老友看着吧,杨承应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恩威并施’,什么叫‘威不可犯’!”

  “老友别悲观,陛下没有下旨让你去南边,你尽管安心在朝中,想好下一任人选。”

  话音未落,下人来报,宫里来人了!

  杨嗣昌和姚明恭同时起身,惊得无以复加。

  崇祯提拔杨嗣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仍掌兵部事。

  这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信号。

  因为提拔杨嗣昌的同时,崇祯拔擢四川巡抚傅宗龙,担任兵部尚书一职。

  如此厚恩,就得用大功回报。

  于是,杨嗣昌上奏朝廷,自请南下督师。

  崇祯先是假意不许,等杨嗣昌二次上书才同意。

  十一月二十五日,崇祯正式下旨,命杨嗣昌总督六省军务,赐尚方宝剑,并赠诗一首:

  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杨嗣昌边哭边拜,于十二月初六辞别崇祯。

  崇祯八年的正月初一,杨嗣昌冒着严寒抵达了襄阳。

  见到了面如土色,生无可恋的熊文灿。

  “心开,千万别因此灰心丧气,你去诏狱待上一些日子,等陛下气消了,我再上奏朝廷,保你出狱。”

  杨嗣昌安慰他。

  熊文灿却道:“犯官不称职,连累杨阁部,心中不安。不过这总督五省军务的差事,能够从犯官肩上挪开,犯官反倒觉得轻松。”

  “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也不要自怨自艾,在狱里待几天。”

  杨嗣昌见熊文灿没有起色,只好道:“闲话不提了,你先带我认识你麾下诸位将官,本阁想先认识他们。”

  “杨阁部,请随我来。”

  熊文灿在前带路。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57731/57731541/828637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