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回 两首诗
姚宗中走后,杨嗣昌思考着整体规划。
他想,尤世禄左右摇摆、不听指挥,另一大总兵陈洪范又在与献贼的作战中连吃败仗、告老还乡。
到如今,除了贺人龙,已经没有大将可供调度。
自古以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什么不发布悬赏告示,并在各地张贴。
除了悬赏张献忠,还可以顺便表达一下朝廷剿贼的决心。
想到这里,杨嗣昌让老管家研墨。
他提笔写了两首诗。
第一首:“此是谷城叛贼,而今狗命垂亡。兴安平利走四方,四下天兵赶上。逃去改名换姓,单衣黑衣逃藏。军民人等绑来降,玉带锦衣升赏。”
第二首:“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往来楚蜀猖狂,弄兵潢池无状。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老管家瞧见这两首诗,差点笑出了声。
杨嗣昌瞅着他,道:“想笑就笑,干嘛藏着掖着。”说着,用手帕捂嘴咳嗽几声,再问道:“你觉得怎么样啊?”
“老爷,您八成是烧糊涂了,写出这两首诗,与您以往相比差距太大。”老管家道。33ýqxsś.ćőm
“说来听听。”
见老爷没有责备的意思,老管家这才道:
“第一首太粗俗,语句都像是挑脚汉说的话。第二首太显,百姓听了恐怕要吓坏。”
“如果真是这样,反而说明我这两首诗没白写。”
杨嗣昌笑着说道:“实话告诉你吧,我就是要起到这个效果。”
老管家听了,一头雾水。
“第一首,给老百姓写的,当然要写简单一些。让一部分人看懂后捉拿或者杀张献忠,换取锦衣玉带。”
杨嗣昌说道:“第二首,是给士绅看的。让他们知道我剿灭贼寇的决心,不因看不到未来而屈膝投靠流贼!”
“可是,第二首……”
“百姓识得几个字?看不明白。杨承应在辽东大办教育,然而除去士兵家属,识字的百姓也不过十之一二。
以他的威望,屡次劝学,结果仍然如此。这里的百姓连衣食温饱尚且不足,哪会认识太复杂的字!”
“老奴懂了。”
老管家恍然大悟,不禁佩服起来。
针对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迂腐书呆子们可想不到这一点。
崇祯八年的四月十二日,杨嗣昌在荆楚、四川等地张榜。
张献忠军中负责侦查情报的,侥幸得到了一张告示,带了回去。
义军士兵把告示交给了张能奇。
张能奇一看,不许士兵带给张献忠。
“艾将军,为什么不给八大王?”士兵不解。
“达是个很好面子的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赏钱只有五千两,肯定气得发疯。”
张能奇用带着威胁的口吻,对士兵说道:“你也不想像张可望一样挨一顿打吧。”
唬得士兵连连摆手:“属下不敢。”
“你别把这事告诉任何人,我去替你告诉。”
“属下知道了。”
张能奇听罢这才放心,把告示烧了,再去见张献忠。
张献忠正拿张可望出气,挥舞着鞭子打他。
导致张可望背上,一道道鲜活的鞭痕。
“达,襄阳府内传来消息。”
张能奇朗声道:“杨嗣昌拿达没办法,竟在四处张榜公告,以白银万两悬赏达。”
“达真有面子,逼得杨嗣昌用上万两白银悬赏。”
张文秀及时拍马屁。
然而,张献忠并不买账:“杨嗣昌能拿出这些钱?鬼才信!八成是手里没钱又没将,才使了这招。
有用没用姑且不论,在崇祯小儿面前也算有个交代。”
“达看事情果然清楚。”
义子们又是一通马匹拍过来。
张献忠听着受用,不再打张可望。
张文秀赶忙把张可望带走,敷棒疮药。
“能奇你过来,我有话对你说。”
张献忠把张能奇叫到身旁,在他耳边小声嘀咕几句。
张能奇频频点头,听完,向张献忠保证完成任务。
次日一早,天刚亮,百姓们就在督师衙门墙上,看到了几行字。
他们不认识,只觉得有趣。
杨嗣昌听说了,撑着病体赶到门口,一看,差点气吐血。
墙上字曰:有斩杨阁部来降者,咱老子赏银三钱。立据人西营八大王张献忠,童叟无欺决不食言,主要是这点钱咱老子也掏得起。
三钱银子在明末什么购买力呢?
大约能买到八只活鸡。
杨嗣昌气坏了,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流贼了,必须出重拳。
四月十五日,杨嗣昌以督师身份,命令六省兵马。
以贺人龙的秦兵为主力,川兵为辅,堵截四川方向的贼军。另调三千沅兵入川,增援川兵和贺人龙。
命总兵尤世禄率本部兵马,到陕西兴安、平利,堵截逃往陕西的贼军。
围剿的重任,则交给其他人负责。
以刘国能和李万庆为前锋,京营大将孙应元统率一万一千京营士兵、三千辽兵和二千大同兵随后跟进,来个四面合围。
杨嗣昌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这些拉胯兵,把张献忠等贼军赶往四川或陕西,那里有真正的精锐镇守。
待在四川的贺人龙和待在陕西的尤世禄,能以逸待劳,一举歼灭张献忠。
各路兵马都执行命令,唯独尤世禄不听。
尤世禄看到手令,气得大骂:“杨嗣昌真是个瓜批,跟袁督师一比更是个烂怂。
老子才不听你的调遣。”
他当场下令,全军开往兴利后,不要在那里驻守,而是继续向西行进。
“父帅,这样不妥吧。”尤拱极有些不敢。
别说他不敢,尤世禄麾下将领们也面面相觑,都有些害怕。
尤世禄道:“杨嗣昌懂个屁,高迎祥败死黑水峪,连骨头最硬的李自成都来了湖广,流贼谁还敢往陕西跑。
另外,杨嗣昌这个瓜批,在告示上写‘兴安平利走四方’,已经暴露了我们的兵力布置。
有他娘的这么蠢的督师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次你们跟着我打,出了事算我头上。”
有了这句话,大军迅速向西移动,在兴安、平利等地驻扎,祸祸一阵后向南行,入蜀到夔州府。
这是明末以来,第二支不听督师号令的部队。
以前阳奉阴违也好,菜得流汤也罢,大多总兵不敢明目张胆的不听督师号令。
它预示着一个新的局面出现。
这正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夔州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起看寥落星,苍茫误此生。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57731/57731541/828310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