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陈年往事
“听说了吗?这世道又要乱了,大家都要屯粮咧,不跟你说了,我要买粮去了。”宁县巷子,一个大娘挎着篮子和另一个大娘道。
“咋没听说啊,这传言最近可流行了,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冒出来的,这不,最近粮价又上涨了一文钱,贵得每户人家都忍不住叫痛咧。”
“哎呀,我也不说了,我去村里看看有便宜一些的粮卖不。”
城里粮价上涨,好多受不住价格的人家都打起了小心思,想着去乡下碰碰运气,毕竟这消息也就这几天的事,说不准就瞎猫碰见死耗子,碰到还没知道消息的农民了。
不过,他们的小心思注定要破产了。
杨果在传出乱世的消息之前,就想到了可能会有农民看粮价上涨,忍不住把粮食都卖了的情况。
之前她就担心乱世来了,城里没有粮的会到乡下抢吃的,如今要是乡下没吃的,不也会到城里抢吃的。
不同之处就是谁抢谁而已,这是杨果不愿意见到的。
于是乎,杨果就决定了,乱世的消息得从村子传出去,那样,才能防止农民因为粮价高,就把粮食都卖了的情况发生。
至于都让农民先预防了,有些农民还是忍不住卖了粮,那就没有办法了。
不过她想那应该只是少部分吧,大部分人还是谨慎一些的,不会那么轻易就卖了粮食。
想好了,杨果就不会耽搁,让周围几个村加上杨家村,家里有什么亲戚的都立刻去走动走动,走动的时候顺便把乱世的消息透露出去一些。
古代消息传得慢,可是十里八乡的,小道消息是传得最快的。
特别还是这样生死存亡的事情,谁也不想自家亲戚出事,这不,一来二去的,宁县有血亲的村子都知道了乱世的事情。
而城里人,也不是全都是世代都是城里人的人家,好些都是农村出来打拼事业的,这不传着传着,连城里人也知道了么。
城里人觉得乱世的消息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农村人可能还不知道。可哪里是呢,这消息早就有了,还是从村里传出来,他们城里人才知道的。
之前那个想去村里碰运气的大娘,转了几个村都没有找到愿意卖粮的,那脸啊都快要黑如锅底了。
走那么多村子肯定要坐牛车,可是现在粮价这么贵,她有那钱早就城里买粮了,哪还会想着到村里碰运气。
大娘是一瘸一拐回到家中的。
“娘!您怎么才回来,要是您找不回来,我们都要出去找您了!”大娘的儿子见她这么久没回来,着急的啊,赶忙出来迎。
大娘走得腿部肌肉酸痛,被儿子搀扶进了屋子。
厨房里儿子媳妇在做菜,听到声音,立刻赶了出来,“娘你这是去哪了?怎么弄成这样?”
“是啊娘。”
大娘觉得这夫妻俩烦人得紧,摆手,“没事,就是去村里看看有没有人卖粮。”
这几天,夫妻俩都听说乱世的事情了,对视一眼,最终还是儿子说出口,“娘,说不定就是个假消息呢,您别被骗了。”
大娘捶着腿,眼睛看了儿子又看儿媳妇,一口气提了上来,“好啊,感情你们把老娘当傻子了是吧?就你俩聪明!老娘辛辛苦苦跑这么远的路,还不是为了给咱家省银子,你们,你们就是这么对老娘的?”
夫妻两确实有把老娘当了傻子的成分在,可是这事怎么能承认,“不是,娘,我们没有。”
“是啊娘,我们就是担心您,您这年纪了该好好享福了,怎么能让您操心这事情。”
大娘想谁还没有年轻过似的,说,“你们别给老娘在这打呼呼了,这乱世啊,你们不能不重视。”
大娘几乎是训诫了。
大娘早年丧夫,一个人把儿子拉扯长大,给儿子娶了妻,后来对儿媳妇那也是没曾有过大小声,这还是第一次用这么重地语气和夫妻俩说话。
“你们不懂,这朝廷啊,不能信,你们小,不知道以前的事情,那是你们爷奶那时候的事情了。”
大娘陷入了回忆,其实说实话,那时候她也没有多大。
不过,那时候世道实在是太艰难了,她忘不了。
那时候的大周多风雨飘摇啊,朝廷差点就要没了,还是杨家将把江山给稳住了,把南北的蛮夷都赶了出去,给了朝廷喘息之机,给了百姓免于战乱。
在大娘朴素的记叙里,艰难的生活一一被展现了出来,“昏君无用,有杨家将本是他的福气,可他害死了杨家将!”
大娘痛恨地拍了好几下大腿,红着眼眶又道,“三皇子和太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情况,那刚驾崩的老皇帝啊,就是当年那昏君的儿子。”
大娘觉得昏君的儿子就不是好人,连带着被其喜爱的三皇子估摸也不是什么好人。
“你们没有听那传言么,说三皇子得了老皇帝的一些势力,势要与太子抗争呢。”
朝廷乱起来也还好,不至于怎么样,大娘没有说的是,南北的蛮夷可能会趁机卷土重来啊。
他们宁县是大周最南边,要是南蛮北上,这儿还能好?
不过,大娘不敢想,实在是不敢想这世上没了杨家将,还有谁能打跑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
儿时的记忆实在是太阴暗了,阴暗到她只有想起杨家将,才能不惧那些阴影。
大娘看向自己的儿子,语气殷切,“儿啊,听为娘的,好好准备,一定要早做准备,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
大娘的儿子听了老娘的故事,心中其实也很沉重,那是一段他们夫妻都未曾听过的故事。
他们只知道有杨家将,有乱世,却不知道老一辈人的日子竟过得那么苦,啃老树根,抢着生吃别人不要的鱼内脏……
那些苦,只有他们想不到。
大娘儿子看着大娘的眼睛,道,“娘,这些事情,怎么没有听你讲过?”
大娘一愣,显然没有想到儿子会问这个,移开眼睛,深深叹了一口气,说,“太苦了,没有人愿意去回想。”
要不是为了让儿子儿媳重视起来,她也不会轻易去回忆。
什么样的记忆,能让人不愿意去回想,大娘儿子单膝跪在大娘脚边,咬牙,“好,儿子听娘的!”
大娘是通情达理之人,知道儿子一个决定了就不一定有用,还得儿媳妇也同意才行。
大娘看向儿子媳妇。
大娘儿媳是女人,女人是最能共情的,自然也答应,“我也听娘的,咱屯粮,屯多多的,一定不要饿死!”
大娘破涕为笑,又看向儿子,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咱家,一定不会饿死的。”
这家的这一情况,发生在宁县无数人家里。
谁家还没有一两个老人呢,像大娘一样,当年的他们都还小,可是那些年的记忆深刻啊,深刻到他们永生难忘。
人饿急了,真的什么都做得出来。他们不允许自家的小辈,跟他们一样再经历一次那样的厄运。
不过,随着老人们的讲述,除了天灾人祸,还有一个词重新进入了百姓的耳朵里——杨家将。
宁县里,随着每家每户开始囤粮,粮价从一文涨到两文,从两文涨到三文。
这世上,总有人想发国难财,财阀们见粮食赚钱,纷纷开始囤粮,还打了控制粮价飞涨的主意。
“太过分了,你们怎么能粗粮一两就卖十文!”
百姓们就是想屯粮,屯粗粮,从没有想过要买多好的粮食,可怎么也没有想到,连粗粮都涨到这么贵的地步了。
卖粮的小子见有人念叨,站在台阶上抬起下巴,“人买得多了,这价格不就上来了?你要是买不起,就赶紧滚!别碍了道~”
买粮的百姓围在店铺门口,对这小人指指点点。
“就算买的人多,一两十文钱也太离谱了啊,要知道这可是粗粮。”
“就是,奸商!必须降价!”
粮食铺子的东家可能早就想到会有这个情况,早就派了好几个打手在店铺候着了。
卖粮的小子见此情况,一个眼色就让打手过了来。
这年头,百姓还是不愿意招惹是非的,看见打手要打人,一些人赶紧就散了。
其他人见此情况,即便再咬牙切齿,也只得散了。
不过有些人实在是害怕乱世没有饭吃,忍着痛捂着怀里的银子,还是进去了。不过,卖粮那人的态度也还是不好就是了。
有些人咬咬牙还能接受高昂粮价,可其实更多人,都是不能接受的。
乱世传言加粮价飞涨,特别是还在这紧张的时刻,宁县百姓可谓人心惶惶了。
县令从杨果那天走后,就让人一直关注着留言了。
宁县百姓屯粮,还有粮价涨价的事情,都被他看在眼里,“是到本官出手的时候了。”
县衙里,县令身穿七品官服头戴乌纱帽,背着手,下令道,“即刻,派兵围了那些蓄意涨价的粮食铺子,还有,告诉他们背后的东家,就说,本官有事要请他们过来一趟。”
蓄意滋长粮食价格,严重危害到宁县治安,他这个宁县县令有责任出面整治,还百姓一个公平的粮价。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55074/55074961/533160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