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我运行了这个世界 > 第176章 总得屯点什么

第176章 总得屯点什么


  与李福全那种单纯的酷爱讨论世界大势的人不同,杨建生更喜欢通过了解各种国内外的大事情或者政策对自己有没有不好的影响。

  杨建生一直认为世界的大势落到自己的身上,对于他这种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讲,就是时代的一座大山。

  比如这几年,自从三年前的那个世界大闪烁之后。

  老杨忽然觉得,自己的70多年都白活了。那70多年的社会经验完全不管用了,那70多年眼里看到的、耳朵听见的、身体触摸到的世界,忽然变得不真实了。

  跟假的一样。

  跟梦一样。

  这让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惊慌。

  世界怎么会突然变成了这种魔幻的样子?他也不是没经历过发展的大时代,杨建生过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夜晚点油灯看星星的时代,也见证了世界从短短30年忽然发展到眼前高楼玉宇,大厦林立的时代。

  他一直主动接受着时代的变化,并从那个农村一路拼搏到省城之中。

  什么手机、二维码、互联网他都懂了。

  什么汽车,飞机、轮船他也坐过了。

  他种过地,盘过果园,养过蚂蚱,去南方打过工,下过海,也开过大车,爬过长城,去过国都。

  他听过东方红1号升空的广播,也见过天宫空间站建成的视频。

  他自认为已经对技术和世界有了足够的了解,即使自己已经70多岁了。

  虽然没出过国吧,但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有白活,他眼前所见到的就是全部的世界了,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世界了。

  尽管他虽然很向往未来的时代,很好奇未来世界的科技会变化成什么样子?但是他对自己的一生很满意,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就是历史上几千年的缩影。

  他从几千年前的古人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变成了一个对科技有所了解,对世界了解的现代人。

  他觉得这辈子已经活够了,老伴虽然早就死在了几十年前的病魔之下,但起码儿子也被自己抚养长大了,孙子也有了。

  自己也在城乡结合部买了一套平房,还附送了一个院子。

  眼见儿子儿媳还有孙子,这一代人马上就能变成他梦寐以求的城里人。

  自己也能安心的去了。

  衰老逐渐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越是临近死亡,杨建生便越是想,这个世界有没有神呢?有没有鬼呢?他听的那些老剧中那些所谓的地府,所谓的神仙到底存不存在?

  尤其是等杨建生患上了一系列老年人专属的慢性病的时候,他想这些便愈加的多了。

  杨建生试图信教,但他很快就发现佛教不适合他,那群老和尚嫌他太话聊。道教也不适合他,他过不了道教那种清苦的日子。

  至于西方教,杨建生则是没有考虑。

  在教堂里做祷告,他总感觉怪怪的。

  还是信唯物主义吧,死了就死了吧,反正孙子也有了,血脉也传下来了,老祖宗应该也不会怪自己,他也没有给老杨家断后。

  杨建生经常这样想着,直到——

  世界大闪烁。

  这一次突如其来的闪烁,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劈碎了这70多年来过往的幻梦。

  自己的70多年的经历都是假的吗?

  没有人告诉他。

  但他知道生活还要继续,无论过去是不是幻想,如今的未来才是真实的开始。

  在世界闪烁后的三年间,行,他见到了有生以来最密集的大事发生。

  这短短三年经历的事比他过去一辈子经历的都多。

  然而几乎每一个事情都与那个忽然出现的“素神”脱离不了干系。

  杨建生不懂,但是不妨碍他知道这个“神”是坏神,既然是坏神,就不需要供奉香果什么的,就应该被人人唾骂。

  他听的老剧里面,魏征斩坏龙王就是对的。

  杨建生认为总有人会出现斩了这个坏神,而且现在的世界那么厉害,怎么会怕一个神呢?

  但是杨建生错了。

  在这三年屡战屡败的人类军的视频中,在这三年无数。民众惊慌失措的逃离与各种人到灾难发生的时候,杨建生头一次对高科技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不信任。

  他觉得大城市不安全了,所以他回到了村里。

  杨建生虽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年代,但也经常听自己那没过世之前的亲爹在经常讲述这一切

  过去的一幕幕如同幻灯片一样放映在杨建生的眼前,他沐浴在初夏的骄阳中,忽然打了一个寒颤。

  他想起来了

  所以杨建生认为,如果世界一直恶化下去,他和儿子还有儿媳还有孙子,就要做好回到过去那些困难年代的准备。

  而想在困难年代活下去,手里有粮食是绝对保不住的。

  要和邻里打好关系,只有一堆壮老力在,粮食才可能在未来的灾难下包住,还没有长大的孙子才不会饿死。

  杨建生跟杨建成父子两个人,开始邻里邻外的走动,送送苹果做做人情什么的。

  杨建生觉得这就是自己能做的极限了。

  好好种地吧,这比什么都强。

  ……

  其实杨建生作为一个农民或者是小市民的视角来看,他的预判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了。

  但他还是忽略了国家的力量以及国家的准备。

  这个国家是人类世界中唯一记得挨饿是什么滋味的国家。

  在罗素事务组的指导下,囤粮这种行为早在三年前便已经开始了。

  未雨绸缪是一个好习惯。

  但杨建生自己的“未雨绸缪”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保险措施。

  人嘛,总得屯点什么才安心。

  ……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46734/46734984/137926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