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1850再造中华 > 第327章 提议建交

第327章 提议建交


  现代贸易有一项重要原则,叫做最惠国待遇,其基本涵义是:“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在晚清,由于满清政府无能,最惠国待遇实则乃“片面最惠国待遇”,即外国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中国在外国不享有最惠国待遇。

  这种片面最惠国待遇,使列强在中国“利益均沾”,后期则演化成门户开放政策,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

  现在,杨烜对四国外交官允诺,未来各国可到越南做生意,便有了“利益均沾”的意思。

  各国公使颇为心动,喜形于色。各国不费一兵一卒,得以在越南通商,不是大功一件吗?

  想当年,英国为了打开满清的国门,发动了鸦片战争,花了数百万英磅,出动上百艘军舰,方迫使满清开放五口通商。

  美国为了打开日本国门,亦令佩里将军率领美国海军东印度舰队,兵临江户湾。佩里威胁日本“不开国即开火”,但日本武士阶层反应激烈。德川幕府采取“拖”字诀,声称开国需要天皇批准。

  佩里将军亦不敢过分紧逼,双方约定明年再议开放通商之事。美国逼迫日本开国,尚且一波三折。

  越国辛辛苦苦打下越南,却无偿让各国参与通商,各国岂不欣喜若狂?



  只是这样一来,越国的地位将显而易见地提升,隐然取得了与列强同等的地位。杨烜甘心让渡这样大的权益,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目的: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英国领事阿礼国眼光毒辣,隐约看出了杨烜的意图,说道:

  “越王殿下,恕我直言,就当前而言,燕京政府仍然占据着华夏最为广袤的领土,也是公认的华夏正统政府,得到了各国的承认。各国与燕京政府签订有条约,我们在华夏的利益也有条约上的保证。

  “如果越国想与各国保持友谊,就得尊重各国在远东的利益,就得遵守现有的条约体系。越王擅自入侵越南,将深刻影响中南半岛局势。

  “我们期待越王采取务实、开放、审慎的态度,维持越南地区的和平,促进越南地区的繁荣。同时,我们也提醒越王,越南与缅甸、印度离得很近。

  “征越军在越南的行动,影响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征越军的行动应该有所限制,不得影响缅甸、印度的稳定。若征越军有越轨、出格的举动,大英帝国决不会坐视不管。”

  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世界秩序的制定者。阿礼国虽是个领事,却代表着大英帝国,引得众人的重视。大家把目光都投向杨烜,却见他不为所动,冷冷说道:

  “我也想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已与大南国已经议和,大南国愿意把夺自中国的三十省份归还中国,称之为交趾省。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我们将顺天府留给大南国,使大南国继续传承下去。

  “对于交趾的地位,我们早已做过阐述。我们认为,交趾省行中国文化,用中国汉字,百姓皆为汉族后裔,自古就是中国故土。

  “征越军收复交趾,与英国征服印度、缅甸绝不相同。打个譬方,就好像是以前家里丢了东西,满清没能力把它讨回,征越军把它讨回来了。这其中,不存在侵略之说。



  “征越军不会也不试图改变中南半岛局势。我们尊重英国在印度、缅甸的利益,也尊重各国在东亚的利益。所以,本王特意允诺,待交趾局势稳定后,我们就开放交趾,各国商人均可在交趾做生意,如同在广东一样。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不久之后就要摆脱太平天国,日后必将取代满清。我们期待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诸位何不早日弃暗投明,与越国建立友好关系,与那顽固、愚昧、不可理喻的满清断绝关系呢?”

  杨烜直言不讳,邀请各国建交,令在场的各国外交官心生憧憬。

  满清咸丰皇帝是一个思想异常顽固的人,列强无法与之展开平等对话。在封建专制政体下,咸丰说一不二,满清与列强也毫无互利合作的可能。

  传统华夏以天朝上国自居,实施朝贡外交体系,毫无近代外交概念。在清朝皇帝眼里,外国要么属于藩属,要么属于蛮夷,怎么可能与之平等对话呢?

  乾隆、嘉庆年间,英国两次遣使来华请求通商。满清政府误认为英国是来进贡的,又因为对方不肯下跪,两次都不欢而散。

  乾隆、嘉庆两帝虽然不懂近代外交,毕竟还亲自接见了英国使臣,即1792年的马戛尔尼、1816年的阿美士德伯爵。

  马戛尔尼访华时,清朝国力正处于巅峰状态。但马戛尔尼见多识广,从骄奢淫逸的官僚阶层、穷困不堪的农民阶层、落后的科学、军队中看出了康乾盛世背后的隐忧。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就像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战舰,即使不会立即沉没,最终也会在海岸上粉身碎骨。”

  1840年,英国人果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打得清军毫无招架之力。从此之后,满清皇帝天朝上国之梦开始破碎。



  乾隆、嘉庆还有些许自信,敢于接见洋人。道光、咸丰皇帝都很惧怕洋人,从来不敢接见洋人。

  道光帝不愿接见外国公使,反而让地方督抚处理外交事务,导致清朝在对外事务上非常被动。地方督抚也有样学样,譬如两江总督便把外交事务推给上海道台。一国外交大权,竟交给一个地方官员办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咸丰从道光帝手中接过帝位时,只有二十出头。年轻人本该思想开明,咸丰帝却异常顽固,拒绝接见洋人,对外国大使当面呈递国书一事非常抗拒。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已经攻占大沽口,逼近京师。咸丰最关心的不是割地赔款,却是要想方设法阻止外国人进京,从而避免接见洋人。

  他刚愎自用,宁肯与英法联军决裂,也不愿让洋人当面向他呈递国书,使战局逐渐恶化。

  英法联军攻入京师,火烧圆明园。咸丰逃往热河,留下弟弟奕䜣与洋人议和。

  咸丰对割地赔款等条款都没有异议,却还是纠结于洋人要当面呈递国书这个问题。他表示如果洋人执意当面呈递国书,他将坚决不回京师。

  日后,咸丰果真在热河行宫去世,至死没有接见洋人。《天津条约》赋予欧美各国在京城建立外交机构的权力,清廷以同治帝年幼为理由,竭力阻止洋人晋见同治帝。

  历史上,直至1873年,同治帝年满十八岁,才在紫禁城紫光阁内接见了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以及俄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驻华公使。

  这样一个顽固、落后的封建专制政府,是不可能主动与列强展开紧密合作的。这一点,早已在各国外交官中取得了共识。



  那么,越国是否值得各国与之合作呢?毫无疑问,与满清政府相比,越国有着太多的优点。她鼓励工商业,对洋人抱以友好的态度,主张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杨烜提议与各国建立外交,更令各国公使心向往之。各国公使做梦都想与满清建立外交关系,却被满清拒之门外,连坐下来谈判的机会都没有。

  但越国毕竟还弱小,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中国某个地方政权。一旦与越国建交,是否会激怒满清,影响各国在满清的利益呢?

  两国建交是件大事,各国外交官并不能做主。所以,他们只是口头称赞杨烜的开明,并未有实际表示。

  英国公使文翰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说:“感谢越王的好意,但两国建交是件大事,我们需要得到本国政府指示,方能有所行动。”

  建交乃国之大事,不可操之过急,免得让渡太多的利益。杨烜回应道:“那么,我们敬候佳音。”

  四国公使里面,俄国公使普提雅廷最为低调,在会场上发言很少。偶有发言,他也是和颜悦色,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此时便说道:

  “诸位,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求同存异’。我们此番会谈是为了取得共识,各国在发展商品贸易、促进技术革新上,与越国具有共同的利益,具备广泛的合作基础。

  “越王提议建交,这有利于扩大各国与越国的友谊,俄罗斯帝国对此深感兴趣。我将向沙皇写信,探讨与越国建交的可能性。”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27331/27331765/1113188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