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宰相之材
尽管时间已晚,杨烜还是接见了张乐行、李鸿章二人。张乐行身材魁梧、相貌威猛,是草莽英雄的形象。李鸿章则文质彬彬,又经历了地方上的磨炼,身上透着一股英武之气。
二人已经剪了辫子,准备按传统规矩,向杨烜行跪拜大礼,却被一旁的近卫兵阻止。宪兵团长蒋琢如解释道:“帝国早已废除跪拜礼,二位请向皇上行鞠躬礼。”
于是,按照演练过的那样,张乐行、李鸿章向杨烜行以鞠躬礼。
杨烜向他们点点头,以示回礼。想到此二人皆有英雄之命,杨烜便想刻意笼络他们,说道:“两位归顺帝国,朕非常高兴。初次见面,时间匆忙,我们握个手,以示君臣相谐吧。”
儒家礼制森严,中国人又一向含蓄,男人之间握手非常少见。历代帝王为了维持其神秘、高高在上的形象,不愿其臣子见面,更不可能与之握手。
帝国大力推行新式礼仪,已经卓有成效。蒋琢如等近卫师官兵在杨烜身边久了,早已习惯了这种新式礼仪。但对张乐行、李鸿章这样的新人来说,他们还是宁可做错,也不愿失礼,愿以跪拜大礼敬拜杨烜。
杨田在一旁随侍,开口说道:“皇上,乐行和少荃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乐行的捻军多骑兵,来往驰骋,一日可行三五百里,就连八旗马队也难忘捻军骑兵的项背。
“少荃以书生典兵,颇有湘军书生大将的意思。他在庐州对付太平军、苗沛霖,战绩颇丰。满族大臣无能,反而猜忌少荃,解除了少荃的兵权。
“两人都深明大义,亦都明识大体。臣率一师进入皖北后,乐行和少荃先后归顺。皇上又得两个良将,革命军又增了两分力量。”
杨田把李鸿章定义为良将,李鸿章轻微皱了下眉毛,觉得杨田未免看清了自己。
李鸿章从小就立有大志,少年时写过“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干里外欲封侯”的豪言壮语。他年纪轻轻,就中进士,点翰林。
翰林院是明清两代培养文官的重要机构。很多重要官员,譬如明代的内阁大学士,必须由翰林院出身的文官才能出任。
满清以异族临御中国,优先选拔满族官员,翰林院不像明代那样重要。但有些重要官员,譬如吏部尚书,通常情况下亦必须由翰林院出身的官员才能充任。
若满人进了翰林,日后不问家族旗谱出身,必将飞黄腾达。譬如满族大将胜保,二十岁时就进了翰林,因此受到咸丰的赏识。
他常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十五入泮宫,二十入词林,三十为大将”。其中这个“二十入词林”,说的便是他入翰林院的事。
李鸿章是红翰林,又认了曾国藩为老师。只要他为官谨饬,日后一定可以飞黄腾达。可他功名心重,见湘军头目以军功起家,升官极快,便追随同乡大臣吕贤基,回乡办理团练。
李鸿章志向远大,自视甚高,自然不会仅做一个大将。他那个皱眉的小动作,被杨烜敏锐地捕捉到,不由得感慨万干。
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主持开创了铁路、电报、矿藏、航运、海军、机器工业、翻译、近代教育等多项事业。
但因为满清朝廷的昏聩、顽固派的阻挠,中国洋务运动起步早,却被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后来居上。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淮军相继战败,李鸿章所依赖的两大军事力量都化为幻影。
北洋一败,李鸿章立即失势,逐渐远离满清权力中枢。而满清国势日衰,国运不振,真正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
当时的西方人称李鸿章为“当世三杰”、“中国俾斯麦”。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都不能使满清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明治天皇远比慈禧开明,日本一个蕞尔小国,最终把满清打得满地找牙。
杨烜认为,历史上的李鸿章具有宰相之才,却生不逢时,又受到反对派的多加掣肘,最终成了一个“裱糊匠”。
在当前的机缘下,杨烜完全有可能把李鸿章收为己用,把他培养成一个宰相之材。
杨烜说道:“乐行是皖北捻军首领,一向行侠仗义,为百姓所拥护,官军莫敢欺害。少荃是庐州团练中的姣姣者,又是进士出身,英姿勃发。
“如今帝国新立,各项事业蓬勃开展,急需各种人才。我也求贤若渴,欢迎你们为帝国效力。杨田保举你二人为骑兵旅长、步兵旅长,我已经准奏。
“革命军并无旅的编制。我也可以明白告诉你们,只要你们表现优异,只要你们能把骑兵旅、步兵旅办好,就可以将之升格为骑兵第二师、步兵第六师。”
杨田笑道:“皇上连番号都为你们准备好了,乐行、少荃,你们还不赶紧谢谢皇上。”
张乐行和李鸿章反应过来,连忙向杨烜谢恩。
杨烜说道:“革命军是一支新型军队,与中国传统军队、洋人军队都有绝大的不同。革命军师、团两级都有司令部,可以拟订作战计划,可以实施兵棋推演,可以处置、教育、感化战俘,可以筹划复杂的后勤供应。
“骑兵旅以捻军为主体,步兵旅以庐州团练为基础,大部分都不懂司令部制度,亦不会操作先进武器。因此,我打算让你们这两个旅在皖北整训两个月,初步融入制度,然后再开赴西征战场。”
李鸿章胆子大,擅长揣摩局势,便对杨烜说道:“皇上,臣僻居乡间,不熟悉帝国典章制度,骤然担任步兵旅长,深恐有负皇上重任。
“臣想奏请皇上,委派一个革命军资深军官担任步兵旅长。臣可以担任副职,在旁学习。臣想,这样的话,更有利于步兵旅的改编。”
杨烜笑了笑,说道:“李鸿章,你不必担心。我信任你和乐行,你们直接担任旅长就是了。捻军和庐州团练都是地方武装,地域观念重,由你们担任主官,更易于指挥调动他们。
“革命军的资深军官,多为两广人士。让他们客居骑兵旅、步兵旅的旅长,不一定是件好事。你二人才干优长,我在南京就听说过你们,让你们做旅长,或许还是大材小用了呢。”
张乐行则说道:“皇上,臣听说安徽要组建守备师,会从革命军中抽调一个整编团过来。我和少荃的骑兵旅、步兵旅,能不能也申请一个整编团或者整编营,作为全旅的模范呢?”
杨烜想了想,说道:“守备师要立即投入使用,帮助省委建立基层政权,在各地实施均田运动。基于此,才有必要抽调一个整编团过来。
“骑兵旅、步兵旅一时半会儿无需战斗,也就不需要调派一个整编团。况且,革命军正要与湘军决战,也没有多余的兵力。
“军谘府会从基层部队、学校里面抽调骨干,帮你们建立旅司令部。步一师、骑兵师会抽调一个步兵连、骑兵连到你们两个旅,作为模范连队。
“有了司令部,有了模范连队,你们就可以有样学样,尽快建成步兵旅、骑兵旅。”
谈及前线战事,张乐行说道:“八旗的马队,数达斡尔马队、黑龙江马队最为精锐。满族将领、达斡尔人多隆阿,把旗下马队按照湘军模式改编,纳入湘军指挥、后勤系统,整体焕然一新。
“我们骑兵旅以革命军骑兵师模式整编,较多隆阿的马队又高出一筹,将来与多隆阿交战,必能战胜他们。”
北方多平原,利于骑兵大兵团作战。张乐行有信心战胜多隆阿,杨烜颇为高兴。
李鸿章则说:“当年林启荣孤守武昌,难以支撑,后撤江西九江。如今,湘军又陈兵九江城下,屡攻不克,态度犹豫。臣以为,不妨放弃九江,退守湖口,引诱湘军东进。”
杨田颇感诧异,杨烜心中一动,问道:“此为何意?”
李鸿章不紧不慢,说道:“当年,以革命军的实力,守住武昌完全不成问题。臣猜测,之所以要放弃武昌,就是要引诱湘军东下,更好地与湘军决战。
“步一师在皖北、步四师在皖南所向披靡,江西的湘军一定震动,不敢再加兵九江,甚至有可能撤出九江。不如放弃九江,引诱湘军留在江西。”
杨烜大笑,说道:“卿深谋远虑,足见是个宰相之材。只不过,我们革命军打仗,自有革命军的打法。要不要放弃九江,朕自有理论。”.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27331/27331765/1106767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