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大明太子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骆养性,只能看着大明太子朱慈烺每天在工地上滚得满身泥巴,却不敢多言。
沈大人是太子的姐夫,本身就是皇族一员,皇上和皇后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又能如何?
这下太子彻底放飞自我了。
如今太子每日逃课,惹得宫廷教师们怒火中烧,却又不敢触怒定南侯,结果好几个教师愤而辞职。
“四书五经固然重要。”
沈天石辩解道,但也不能只读圣贤书啊,这不是偏废了吗?那些英格兰的国王学些什么呢?
他们的国王自七岁起就开始学习艺术,算术,剑术,物理,化学,哲学……
再看大明的太子,天天沉浸在道德文章中,对自然科学一无所知,这样的教育模式本身就扭曲。
难怪大明盛产伪君子,鲜少出科学家。
大人,时代在变啊!
沈天石为太子规划的学习计划中,包括《九章算术》,《几何原本》,甚至还有天文学和星宿术……太子学得乐此不疲。
“来人,准备魔药!”
沈天石带着两位少年匆匆上前,与工兵营一起研究,又填充了数千斤的魔法火药。
“轰隆隆!”
一阵宛如闷雷的轰鸣过后,烟尘弥漫,巍峨的东直门城墙轰然倒塌,碎石与青砖铺满了地面。
“呜呼!”
两个少年兴奋地欢呼,又跳又叫,骆养性和锦衣卫们都目瞪口呆。
“这,这!”
这是怎样的世界啊,东直门的城墙是以最严苛的标准建造,连这般厚重的城墙都能轰倒,那城池又有何用?
“哈哈,成功了!”
沈天石心中涌起无尽欣喜,吩咐工事营总结经验,准备再度轰击那神秘的壁垒,此神妙技艺即将大成。
他遥望着东方的天际,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笑意。
李自成那老家伙,以为躲在坚不可摧的洛邑城中,就能躲过他的制裁,下次定让这老头体验一番腾云驾雾的滋味!
光阴如梭,转瞬间,两个月已逝。
崇祯十八年,七月尾声。
废弃的东垣遗迹被悉数拆解,原本流离失所的二十万豫鲁百姓逐渐适应了工地生活。他们与风威军的工匠和后勤部队日夜共事,掌握了各类建筑技艺,成为大明史上首批建筑大师。
这些大师精通石工、瓦匠、木工,温饱无忧,多数不愿再返故乡耕作。其中技艺超群的少数工匠加入风威军匠营,大部分人则与大明皇家商会签订契约,成为专业建造队伍。还有一小部分年迈者,眷恋故土,在洪灾后回归家乡,又将这些技艺传授给了乡亲。
大明的土地上正发生着神奇的变革。
午后时分,慈云寺营地。
一场突如其来的骤雨敲打着芭蕉叶,室内书声琅琅,诵读着不朽的智慧。
“勾三股四弦五。”
沈天石将讲武堂迁移至慈云寺,利用部队休整的契机,对风威军的基层军官和杰出士兵进行轮流培训。
“阿基米德曾言,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撬动世界,而这世界又是什么?”
无师自通,沈天石只好亲自主讲。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一位意大利的旅者……”
他在大厅里缓步踱来踱去,讲述着广博的知识,年轻的风威军军官们由此初次了解到世界的圆形。
首排赫然坐着的是大明太子朱慈烺,他对道德文章早已厌倦,常在锦衣卫的秘密护送下逃离皇宫。
太子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突然高举手臂问道:“姐夫,为何这些真理都由西方人发现?”
“嗯?”
这个问题竟令沈天石一时语塞。
“这个……”
沈天石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只好微笑道:“因为我们大明的读书人,有时候就像躲避危险的鸵鸟。”
“什么是鸵鸟?”
“呃。”
毕竟,大明的子民未曾涉足澳洲,自然对鸵鸟一无所知,尽管两者同在亚洲大陆。
“鸵鸟……”
沈天石摸了摸头,孩子的求知欲真是强烈。
东宫内一片死寂。
太子长期逃课,翰林院的太子讲师们无法忍受,他日日旷课奔向工地,这如何是好?
太子的教育是国家大事。
翰林院向内阁申诉,甚至告到了宫中,痛哭流涕地表示再如此下去,国家将危在旦夕。
崇祯皇帝无可奈何,只好召来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严厉斥责一番,命太子乖乖回去上课。
道德文章,乃大明立国的根本!
然而,龙子一句话,将翰墨阁的学者与紫宸王储,以及朝中重臣皆震慑住:“臣,您可知晓巨鸟之灵?”
龙宫之内一时鸦雀无声。
此等知晓何人能及?
龙子撇了撇唇,一脸轻蔑,连巨鸟之灵都不知道,竟能跻身翰墨阁,凭这般见识,有何资格教导吾?
孩子们总是提出奇妙古怪的问题,龙子坚信,其姐夫是世间学识最渊博之人。
“姐夫言,大明的文士如巨鸟之灵,埋首于沙中,脊背暴露于世,任人践踏而假装无痛。”
龙宫再次陷入寂静。
“荒唐至极!”
翰墨阁的才俊们怒不可遏。
“岂有此理的异说!”
这简直是贬低大明文士的颜面!
崇祯王在一旁,嘴角微颤,斥责道:“慈烺,不可失礼。”
“是。”
龙子应声,旋即又问:“臣,您可知艾欧瑞亚之地?姐夫说,它毗邻大明,土地广阔无垠……”
翰墨阁的学者们自然不知艾欧瑞亚为何处。
“哼!”
大明龙子撇嘴,鄙夷地望着翰墨阁的讲师们,状元、榜眼、探花,在他们眼中如同未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臣,您可闻过科尔布之名……”
“姐夫言,天地为圆柱,非方圆之说,您信否?”
大明的翰墨阁学者尚有自尊,被一孩童问得哑口无言,面色铁青,自觉无颜留在龙宫。
“陛下,微臣请辞。”
“微臣亦请辞。”
崇祯王连日来束手无策,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龙子每日偷偷溜出宫玩耍。
崇祯王自己还纳闷:“巨鸟之灵究竟是何物?”
大明边疆真的有艾欧瑞亚,土地广阔亿万顷,物产丰饶,他堂堂大明天子,竟对此一无所知?
慈云寺内书声依旧。
趁着人力充沛,沈天石决定扩大武训堂规模,在慈云寺旁建立起一所现代化的军事学府。
这所军事学府由凤威军出资建立,不仅接纳凤威军的将领与士兵,还收留了一些受灾家庭中出身清白的青少年。
除步兵、骑兵、炮兵三科之外,又增设航海、医药、工学三科。
于是,成人在工地辛勤劳作,而孩童们则在学校中诵读诗书。
经过精挑细选,学院从灾民中选拔了八百名青少年,他们的年龄在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大多数都接受过私塾教育。
就算只是认识些许字,也聊胜于无。
“哎呀!”
东直门外聚集了数十万灾民,十五岁以下的孩童也有数万,但识字者不过八百,如此低的识字率让沈天石皱紧了眉头。
“这骇人的文盲比例啊。”
沈天石深深皱眉,如此高的文盲率,何谈工业革新,没有工业革新又如何争夺天下?
一切都需从根基做起,太难,太艰难了。
这八百名孩童,是为凤威军,为大明培育的未来栋梁,也是大明历史上首座专业军事学府。
学生有了,教授却短缺...
在奇幻世界的历史中,大明国度孕育了两位杰出的军事奇才,名为徐光启与孙元化。徐光启因神秘的疾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孙元化的故事仍在继续。在崇祯五年的动荡里,他卷入了一场魔幻纷争,最终不幸丧生于崇祯皇帝的法术之下。然而,孙元化的血脉得以延续,他的三个儿子——孙和斗、孙和鼎和孙和京,承载着家族的希望。
三位年轻人邀请了孙元化的魔法学徒,共同建立了一所独特的军校,传授神秘的战争艺术。时光荏苒,夏末秋初的季节交替,带来了宜人的凉爽。
城内的沈府,中秋佳节的清晨,家族成员围坐在桌前,享用着蕴含魔力的粥饭,洋溢着和谐的氛围。沈国辅,得益于儿子的荣耀,现已成为掌控土地魔力的司令,春风得意,他对权力的理解日渐深厚。
土地司的权势如日中天,它与六大魔法部门并立,兼备工商管理、魔法税赋和领土守护等多重职能,犹如一个庞大的魔法帝国。这不是沈天石的独特发明,而是借鉴了荷兰人创建的东印度魔法公司的模式,那家公司即将跨越海洋,降临大明的门前。
方氏凝视着儿子,又看向王微和陈圆圆两位美丽的侍妾,心头不禁泛起一丝忧虑。作为母亲,她竭尽全力催动魔法,却未能使她们怀孕。两位女子则满脸羞涩,频频点头,回应着母亲的期待。
“微儿,沅儿,来这边。”
方氏唤过她们,耳语着神秘的咒语,两女娇颜绯红,羞怯地点着头。
沈天石对此并不焦虑,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他亲自规划的东城魔法商业街即将启动售卖。
“开业大吉!”
中秋佳节与商业盛事相映成辉,双喜临门。
匆匆享用过魔法早餐后,父子俩身着华丽的法师长袍,直奔东城。穿过朝阳门,眼前展现出一片宽阔的新天地。
“呼。”
秋风轻拂,清新宜人。
他们眼前的街道洁净而有序,由青砖铺就,经过魔法洗礼,比乾清宫更加洁净!两旁矗立着整齐划一的三层小楼,宛如魔法学院的建筑。
一排排商铺散发出新鲜土壤的气息,从朝阳门一直延伸向东,看不到尽头,它们都在等待土地司的正式出售。商铺之后,是连片的住宅,有的是两进的四合院,有的是宏伟的三层豪宅,那是居民们居住的魔法生活区。
“好极了。”
沈天石骑在魔法马上,嘴角上扬,笑得满足。这里如此整洁美丽,如同一座蕴藏着无尽财富的魔法山。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25506/25506299/141412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