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崇祯是我老丈人! > 第162章 风洛之东

第162章 风洛之东


王者之师南下,军队兵临神秘之城下。
  镇中数十名幸存的风洛村民泣不成声,他们经历了战火、洪灾、瘟疫,早已陷入绝望的深渊。
  然而,他们终于等到了王者之师的南下。
  此刻,镇外的天空已洒满晨光。
  翱翔骑士团的督军旗营射手列队出现,沈天石并未远离,他带着养子沈阿布、大祭司娜木钟等人,在亲卫的簇拥下踏入了小镇。
  眼前一片荒芜,如同被遗忘的幽灵之城。
  数十位幸存的居民心怀感激,在老者的引领下纷纷跪拜。
  “老朽恭迎王者之师!”
  这位老者似乎是镇中一个大家族的族长。
  “老丈,请速速起身。”
  沈天石疾步上前扶起老者,挽住他枯瘦的手臂,经历过连年的战乱、灾祸和瘟疫,老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
  能在这样的境遇下存活,实属不易。
  “别愣着。”
  沈天石低吼一声:“找件毛绒斗篷来。”
  “披我的吧。”
  沈阿布跳下马,从马背上取下一件厚实的羊毛披风递给父亲,穿上它,犹如春风拂面。
  老者眼中泪水如泉水涌出。
  “生火,烹饪,欢迎王者之师!”
  风呼啸,马嘶鸣,飘舞的雪花中,刺骨的寒风吹过,利剑和魔枪林立,士兵们挺直腰板,瞪大的眼睛燃烧着热切的光芒。
  胸中有什么东西在苏醒,酝酿着,即将喷涌而出。
  老者擦去眼泪,连忙提议:“大人若不嫌弃,可否到老朽家中小憩?”
  沈天石微笑道:“甚好。”
  “沙沙。”
  军靴踏在积雪上,发出轻柔的声响,不久他们来到了老者家中,一扇柴扉,围栏破损不堪,三间瓦顶屋在镇上已是富裕之家。
  正堂的木门已被叛军拆下,用作取暖,家中唯一的财富就是一张八仙桌,上面摆着几个大海碗和赌具。
  庭院中晾晒着一些草药和树根。
  原来这位老者是个草药师,难怪能识文断字,还能在大灾大疫中生存下来。
  “赶紧收拾一下。”
  亲卫连忙进屋整理。
  “老丈,打扰了。”
  “哎呀,大人言重,言重了。”
  随着大军入驻,瞬间,这个破败的小镇洋溢着欢腾,不久,仅存的几家烟囱升起了炊烟。
  督军旗营的射手卫队保护着上官,住进了百姓家中,他们从魔法袋中取出魔法面包和肉干,与村民们分享。
  沈天石为了这场战斗做了充足的准备,大量的物资正跨越黄河北岸源源不断地运来,以缓解中原的苦难。
  炊烟袅袅,凄冷中带着几分宁静。
  次日清晨...
  魔法繁重,沈天石在智者居所暂栖一夜,离去时遗落了一袋星辰面粉,半片星辰猪排,以及一支精妙的魔力火筒,魔焰,弹药,点火棒等物。
  “哦?”
  老者瞥见八角木桌上的魔力火筒,瞠目结舌,小心翼翼地将其拿起。火筒沉重且工艺非凡,尽显神秘力量。
  这是沈天石的魔器配品,遗留在此,通体由炼金黄铜铸造,一眼即知其价值连城,乃神奇至宝。
  “这……?”
  老者一生钻研治疗术,足迹遍布各地,见过无数奇闻异事,却未曾遇过如此奇妙的新鲜事。
  “护国法师会给平民发放魔器?”
  此事在中土历史中前所未闻,尽管皇朝更迭,君主迭起,但这样的事情却是闻所未闻。
  老者心惊胆战,连忙找出一只古木箱,意图将这枚魔力火筒锁藏其中。他不过是个朴实的医师,何需这样的神器?
  然而,一只枯瘦的小手伸出,孙子拽住了他,眼巴巴地盯着那支魔力火筒。
  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年,瘦骨嶙峋,脸颊布满冻疮,唯有那一双童真的眼睛依然明亮纯真。
  此时少年眼中充满恳求:“祖父,给我吧。”
  “嘶!”
  老者倒吸一口冷气,紧紧握住黄铜魔力火筒。小孩子怎能玩耍如此危险的神器,那可是会引发灾难的。
  “祖父!”
  但孙子倔强无比,十几岁的孩子哪有恶意,只是对魔器,对毁灭之力的神器抱有深深的向往。
  “不可以!”
  老者匆匆将那位大法师的魔器封存,作为家族的神秘宝藏,却又感到不可思议,这算怎么回事?
  哪有人告别时馈赠神器?
  “或许是大法师忘记了?”
  这事令他愈发不安,提着木箱,带着孙子出门,想要将这珍贵的危险物品归还。
  然而走到街上……
  老者大吃一惊,擦了擦眼睛,看到身披赤色战袍的护国法师,在街头树立起一块牌子,正向镇民分发魔力火筒。
  起初无人敢接,谁敢接受这东西?
  后来,一位胆大的邻居,猎户出身,鼓足勇气上前,在法师的询问下,于黄皮书册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很好!”
  法师审视过手印,立刻递出一支乌黑的长筒火器,还拍了拍猎户的肩膀,现场教导使用魔力火筒的方法。

  猎户得到的是一支老旧的鸟炮,外观破旧,但尚能运作……老者又颤抖了一下,他不敢置信。
  原来护国法师真的在给镇民发放魔力火筒。
  这神器竟是人手一件?
  老者满脸困惑,内心恐惧,他不明白那位大法师有何打算,但他清楚,这中土大地将要迎来巨变!
  “祖父!”
  孙子再次拉住他的衣袖恳求。
  老者还在犹豫,孙子已夺过木箱,奔向了法师,瘦弱的少年如脱缰野马,仿佛某种力量正在觉醒。
  “小子,回来!”。
  老者惊诧之余,忽然瞥见一名身披甲胄的风威军战士,亲切地轻拍着孙子的脑袋,竟真的传授起火焰枪的使用技巧。
  这可能吗?
  老者觉得这事匪夷所思,却又隐约感到一种畅快。他望向不远处,看见镇上的一个流浪汉,那人家里有人在顺军服役,是个小小的军官,平日趾高气昂。而此刻,这痞子却摆出一副恭顺的模样,向邻里低头哈腰,和蔼得难以置信。
  老者摩挲着胡须,心头涌起莫名的快意。这情景让他觉得事情或许并非那么离谱,只是多少让人不安。然而,孙子却乐在其中,兴奋无比,已经在风威军士兵的教导下迅速掌握了火焰枪的装填与射击技巧。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又能有什么恶意呢?少年心里只想着,如果顺军胆敢再来掠夺,杀人,抢粮,他就一枪解决他们!
  崇祯十九年,正月初十。
  距离洛阳城二十里之地,风威军驻足,一面施粥救助灾民,一面分发粮食,火焰枪,以及火药。数次大战的胜利,使他们缴获了大量火器,有鸟铳,也有一些陈旧的火门枪,但这些破损的火焰武器并未入风威军的眼。
  于是,他们慷慨地分发给洛阳一带的民众!
  这件事让李迁心中五味杂陈,却又不敢直言反对。监军魏安吓得脸色苍白,这举动实在太过骇人。
  “大,大人。”
  魏安竭力劝阻,大人,自古至今从未有人如此行事,如此下去恐怕会酿成大祸!
  沈天石淡然一笑:“是吗?”
  谁说古人未曾尝试?想当年大秦统一六国,岂非全民皆兵?大汉王朝难道不是全民皆兵?
  那时,大汉百姓佩戴利剑乃是合法之举,后来剑为何变为折扇,谁又能说得清呢?
  中原人本是崇尚武勇的民族,曾走过全民皆兵的道路,为子孙后代打下广阔疆域,却又渐渐不再尚武。是谁改变了中原人的习性?
  这是一段模糊的历史。
  对于全民皆兵的决策,沈天石已深思熟虑。风威军早晚要向外扩张,向四面八方进军,抢占领土。但大明的百姓并不崇尚武勇,不擅长使用火焰枪,如何守得住攻下的土地?
  用什么来守护?
  难道让大明的子民握着锄头,去与剽悍的哥萨克人,或是精通火焰枪的欧洲人争夺土地?恐怕这不是抢地盘,而是送人头罢了。
  若风威军想要带领大明向外拓展,唯有如此!
  魏安面色苦涩,低声说:“此事,陛下可能会疑心。”
  “疑心?”
  沈天石微笑,猜忌是皇帝的特权,他若要猜忌,随便找个借口都行,猜忌的人还少吗?
  他转身离去,留下一缕冷笑。
  现在的中原如同一张白纸,千万生灵在兵燹中幸存下来,尚不足总数一成,人口损失惨重。因此,这片中原大地任由他挥毫泼墨,这给了沈天石复兴秦朝尚武、法治的机会。
  这是一个千百年难得一遇的契机。
  他要重塑中原人的尚武精神!
  在洛阳的民众中发放神秘武器的决定,令娜木钟深感困扰,她望着沈天石,悄悄吐了吐舌头,庆幸这人出现在这个时代!
  此举太过惊人。
  若此人早生于数十年,将大明的子民,九边之地的居民全都武装起来,蒙古又如何能抵挡?
  弓箭手怎能对抗那神奇的火器?别开玩笑了,若大明人民真正崇尚武力,其释放的力量将无人能敌!
  “王者之师已至!”
  消息迅速传播,伴随着凤威军的战旗飘扬,洛阳的民众纷纷起义,积极响应。
  近年来,洛阳百姓饱受顺军之苦,他们主动迎接凤威军,将顺朝任命的官员一一揭露出来。
  更有大量被顺朝强行征召的民壮倒戈相向。
  这使得凤威军的推进速度骤增!
  大军占领了洛阳以东的广大领土,沈天石下令不得骚扰百姓,各部根据能力分发部分军粮和衣物,救济难民,并组织老弱妇孺前往怀庆府避难。
  怀庆府储备了大量的军粮。
  因此,凤威军深得民心,仅仅三天,便有两万多洛阳的青壮年自愿加入后勤队,承担起军需运输的重任。
  这就是民心的力量。
  “呵呵呵。”
  沈天石连连冷笑,此战,他要让李自成体验失去民心的滋味。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25506/25506299/141412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