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崇祯是我老丈人! > 第341章 请求和平

第341章 请求和平


和平一词似乎拥有魔力,让宫殿内每一个角落都为之震动。所谓的和平谈判,说穿了就是……投降。
  数十位贵族大臣凝视着稚气未脱的弗林,脸上满是尴尬与挣扎。
  大清,大清难道真的要沦落到向明人求和的地步吗?
  这话可能并非出自弗林之口,一个八岁孩童怎会有这样的见识?背后又是谁在教他这么说呢?
  自然是太后,还会是谁呢。
  大玉儿此刻坐在弗林身旁,秀眸微阖,一语不发,摆出一副无辜的模样。然而,又有谁能不懂这是她的主意呢?
  殿内陷入长久的静默。
  投降……
  这个念头让人难以接受。
  然而东直门外零星的轰鸣炮声,正不断地提醒着大清的贵族们,他们所剩的时间不多了……
  随着山海关的失守,大清一半的子民被困在京畿,无处可逃。天亮之后,明军的攻势将如同滔滔洪水般猛烈。
  伤痕累累的清军再也无法支撑下去。
  “嗯……”
  长久的沉默后,几位八旗贵族的心思开始摇摆不定。
  “和平,也不是不能考虑。”
  济尔哈朗轻轻点头,缓缓开口:“天意怜生,或许是个机会……”
  这话虽有些勉强,但投降也并非难事。既然太后和皇子提出了,众人也就顺势应允。
  苟活总比惨死强。
  “嗯。”
  庄亲王等人放下皇家的尊严,纷纷点头。此刻看来,除了求和似乎已别无选择。然而……
  和平需要代价,大清现在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筹码?
  大清已被重重包围,明军会愿意坐下来谈判吗?
  “民众。”
  这时,殿内传来一个幽远的女性嗓音:“京师仍有三十万明国子民,我们大清……可以用这三十万人的性命换取一线生机。”
  “否则。”
  大玉儿秀目中闪烁着坚定:“那就同归于尽!”
  大清手中确实还有一些牌。
  闻言,济尔哈朗黯淡的目光中闪烁出一丝光芒。
  “这样?”
  确实是个办法,只是沈天石会同意吗?
  生机重现,殿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各位贵族看着大玉儿,心中五味杂陈。毕竟她曾是皇太极的女人,这份心智非比寻常。
  “可行。”
  “这个方案不错。”
  和平计划迅速敲定,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众所周知,沈天石疾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
  他是个冷血的屠夫,无数旗兵、汉军和蒙军丧命于他手,一想就令人背脊发凉。
  谁去明军营地谈判呢?无论派谁去,都有可能如肉包子打狗,被沈天石一怒之下祭旗……
  在神秘的大陆上,大清王朝因沈天石的恐怖传说而颤抖,提及他的名字,皆令人心惊胆战。
  “呃。”
  年轻的王子们,贝勒们彼此交换着眼神,仿佛能感受到头皮上的寒意,背脊如风拂过般发凉。
  “哼!”
  济尔哈朗冷哼一声,目光扫过这些懦弱的贝勒贵族,内心怒火熊熊,难道他们真的这么惧怕死亡?
  短短几代人,大清便衰败至此?
  富强的家族也无法逃脱三代魔咒,缺乏永恒的贵族根基。
  “哎。”
  济尔哈朗环视四周,无奈地轻叹,那些英勇的年轻子弟要么逝去,要么逃亡,留下的只有些毫无用处的胆小鬼。
  又是他这位老者,要去与明军谈判……
  “罢了。”
  年事已高,岁月无多,这个危险只能去面对。
  “叔王不可前往。”
  大殿中,大玉儿的声音如幽灵般响起。大清的太后起身,美丽的面庞上带着坚定:“叔王是大清的镇国之宝,不能去,哀家……愿代为出征。”
  殿内一片静默,王公贝勒低垂着头,太后自愿挺身而出,赴敌营牺牲,这……真是上天的恩赐。
  谁能拒绝生存的机会呢?
  黎明时分,东直门外。
  大清已如困兽,天边未明,士兵们已从深深的战壕中爬起,在军官的号令下领取魔法药剂,检查魔导武器。
  很快,满山遍野都是装备精良的步兵。
  “嘟嘟嘟。”
  朝阳初升,明军阵地上,短促的魔法号角声响起,东直门外的世界犹如沸水般躁动。
  步兵、骑兵、炮兵大军集结,蓄势待发。
  东方,曙光初现。
  沈天石、朱慈烺、孙传庭带领参谋司卸下显眼的官袍,换上士兵的制服,站立在距离东直门十里开外的战场上,与一排排整装待发的士兵融为一体。
  “呼。”
  沈天石慵懒地伸个懒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神清气爽,周围的人也被这股活力感染。
  何必成为文书官?
  沈天石摇头,文书官有何好处?每日在那座宏伟的牢笼——皇宫中担惊受怕,何苦呢?
  何不率领百万雄师,征服天下!
  “壮志凌云。”
  这个道理民众皆知,然而明、清两朝的权贵,皇亲国戚却不懂,偏要把自己变为玩狗逗鸟的纨绔子弟。

  那些都已成为过去。
  大清已被围困。
  又有两条秘密通道打通,填满了魔法火药,工兵部队撤出,点燃了长长的引线。
  “轰隆隆。”
  宛如闷雷般的轰鸣,大地再次颤抖,这次的爆炸更为猛烈,堪比小型地震...
  “轰!”
  城墙大片坍塌,露出巨大的缺口,青砖、木材、尘埃,还有清军的尸体纷纷扬扬地落下。
  烟尘四起,遮天蔽日。
  工兵连番爆破,打开几条宽阔的通道,前方的障碍清除,明军阵地上一片欢呼雀跃。
  今日,决战将分胜负,亦决生死之界线。
  弥漫天际的魔尘渐渐消散。
  “咴咴咴。”
  前线,李岩与李锦驾驭神骏战马疾驰而来,翻身跃下,微俯身躯,一拳紧握胸前,低沉的誓言在胸腔中震动。
  “各部已整装待命,静候大都督号令。”
  沈天石瞥了眼朱慈烺和孙传庭,扬手示意:“进击。”
  “呼呼。”
  日月交织的战旗与龙纹大明旗同时猎猎作响。
  “咕噜噜。”
  火炮营地率先行动,巨大的魔法火药袋与实心石弹填入炮膛,坚实地压实,再从炽热的熔炉中抽出燃烧的铁钉……
  “轰轰轰。”
  四轮炮车猛烈震动,逆向推力如狂风般席卷……
  “呜……轰!”
  炮火的准备近乎完美,连绵轰击了半个时辰,步兵与炮兵协同作战,炮声未歇,行列整齐的步兵已然开始向前挺进。
  在英勇将领的引领下,士兵们高举魔刀,带着身经百战的老兵或热血沸腾的新兵,步伐坚定地行进。
  身后,铁骑掩护步兵冲锋,还有座座吞云吐雾的重型石弩,咆哮着,发出威慑的怒吼。
  “呜……轰!”
  “哗哗哗。”
  “咴咴咴。”
  收复王城,名留青史,战斗的火焰点燃了明军士兵的双眼,十万大军步骑炮兵毫无畏惧,勇往直前。
  全面无差别猛攻。
  “嗯?”
  沈天石手持望远镜,看着空旷的城墙,惊愕的轻呼响起,两侧的参谋将领面露困惑。
  “清军何在?”
  城上城下不见半点清军身影,究竟意欲何为?
  明军不再犹豫,总攻令已下达,任何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然而,变故终究降临。
  大军兵临城下,城墙之上终于显露出清军的踪迹,大批敌军涌入城墙,甚至挟持了大批平民。
  无数京师百姓携家带口,被清军驱赶至东直门残破的城墙上,而下方则是密密麻麻的明军。
  悲泣声震天动地。
  “立……止!”
  “休战!休战!”
  轰鸣的炮声戛然而止,前线指挥的将领们瞪大眼睛,望着城墙上的密集人群,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纷纷下令。
  “哗!”
  一队队步兵方阵在城下停下脚步。
  “呼。”
  微风拂过,两军阵前一片死寂,只有断墙上,堡垒上惊恐哭喊的男女老少……
  皆是大明京师的子民。
  死一般的静默。
  明军大营内,咒骂声四起:“清狗,侮辱我祖宗!”
  “该死!”
  将领们气得摘下头盔,狠狠掷在地上。
  怒骂声震耳欲聋。
  沈天石、朱慈烺、孙传庭……脸上的笑意凝固了。
  十万明军驻足城下,一双双仇恨的目光紧紧盯着躲在百姓背后的清兵。
  接着,城头上响起数十个汉人大嗓门的齐声宣告:
  “大清圣帝有旨,上苍怜悯生灵……”
  这声音在京城上空回荡……
  "明,清,本为孪生王国,奈何亲族相争……"
  这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那些汉族官员声嘶力竭地喊道:“吾皇大清,为免生灵涂炭,故愿与大明结下神圣盟约……敬请大明大督军察阅。”
  他们生怕大明的将士们听不到,一遍又一遍地高呼。
  "否则,两败俱伤!"
  "求和?"
  沈天石铁青的面庞上,怒极反笑,低沉的笑声回荡在耳边:“呵呵,哈哈哈。”
  仿佛他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荒诞的笑话。
  "大清竟被逼到求和的地步了?"
  所谓手足之国,慈悲之心。
  一声声尖锐的呐喊刺入耳中,如此讽刺,用京都的百姓做盾,这就是所谓的慈悲之心?
  "大督军。"
  明军大营内议论纷纷,有人激愤地说:“万不可妇人之仁。”
  "清廷之犬狡猾不可信!"
  但孙传庭脸色铁青,一语不发。
  朱慈烺已是愤怒得无法言语。
  沈天石负手而立,冰冷的目光扫过被清军裹挟的京师平民,长久地沉默无言。
  许久,他才低沉咆哮:“肃静!”
  大营立刻安静下来。
  "哒,哒。"
  所有目光聚集在他身上,他在大营中缓步行走,孙传庭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紧闭了嘴巴。
  仿佛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人身上。
  沈天石的步伐带着起伏的心潮,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潼关城下……
  如何选择?
  "吱。"
  此刻,两军阵前,沉重的东直门徐徐开启,一辆华丽的四轮马车飞驰而出,未带兵丁,只有一辆孤独的马车。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25506/25506299/141411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