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乌恰县·两山交汇·贝壳山
从莫尔寺佛塔出来,刘伟民就说,疏附这里的景点没什么看头,不如早点前往下一站。
虎永刚和宁静都没有意见。
沿着314国道往北10多公里后,回到喀什郊外。
车子没有进市区,直接转向西北方向,到喀如勒之后,又沿306省道者向西行,前往这天的午餐地点——乌恰县城。
乌恰,是柯尔克孜语“乌鲁克恰提”的简称,意思是“大山沟分岔口”,因为克孜勒河谷在此地分岔成三道沟而得名。
而乌恰县城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
此处与东部沿海地区有四个小时的时差,也是中国太阳落山最晚的城市。
在乌恰县城的街口,虎永刚看到很多骑着马的雕塑,就把车靠过去停下。
众人下车,看到旁边的介绍才知道,这个群体雕塑就是乌恰著名的《玛纳斯》史诗40勇士雕像。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而《玛纳斯》是整部史诗的统称,也是柯尔克孜族第一部史诗的名称和主人公的名字。
整部史诗主要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玛纳斯》由千年来在民间传唱,发展到走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巅峰,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
2006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眼前的雕塑群有玛纳斯、巴卡伊、阿勒曼别特及《玛纳斯》史诗中部分英雄勇士共40名代表的雕塑。
这些勇士分别来自不同民族和部落,生动描述了这个英雄群体为怀上家乡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热情讴歌了柯尔克孜人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看完了雕塑,虎永刚驱车进入乌恰县城。
县城很小,海拔2100多米,三面高山环绕。不过建设得不错,街道宽阔。干净整洁,环境挺好,就是没有多少行人和车辆。
据说现在的这座县城是重建的,因为乌恰县地处强震带,地壳活动较为活跃。
1985年,此处发生过7.4级的大地震,6公里外的老县城全部被毁,这座县城是重建后整体搬迁的。
整个乌恰县只有5万多人口,而柯尔克孜族人就占了70%以上,所以,虎永刚他们的午餐,找的是一家柯尔克孜族特色的餐馆,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这家餐馆的特色,确实让他们眼前一亮,有几样菜是他们之前没有吃过的。
手抓羊排、烤鱼这些就不必说了,新疆的餐桌上好像离不了。
值得一提的有几样:
其一,凉拌荆芥。
荆芥,又叫“假苏”,开穗塔状白花,唇叶,伴有细软微毛,外形如罗勒,气味似薄荷。
如果说,湖南人离不开辣椒,江西人离不开藜蒿,湖北人离不开红菜薹,那么河南人一定离不开“荆芥”。
而虎永刚几人,这都是第一次见到,还是在新疆见到,更是第一次吃。它的口感清爽,有一点草药的味道,加上了皮牙子一起凉拌,更增添了一股特别的风味。
其二,菌菇炒辣子鸡。
这家用的菌菇叫“阿魏菇”,又名阿魏侧耳、阿魏蘑,是干旱草原上具有代表性的蕈菌。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走寻常路,在蘑菇家族里算是特立独行,喜干旱,长在戈壁上,是乌恰县特有的珍稀食用菌。
本地人散养的土鸡,再放入阿魏菇一炒,鸡肉香和菌香融合,鲜嫩可口,吃上一口就停不下来。
餐馆老板说,他家还有一个特色菜—蒸槐花,不过今日没有。
众人皆笑,没有你拿出来说什么?存心吊胃口吗?
虎永刚到后面上洗手间的时候,发现这家餐馆的炊具很有特色,基本上都是铜制品,铜锅、铜壶、铜盆等一应俱全。
另外他们厨房里没有案板,擀面条的时候,就在炕上铺一块布单,将一块长约1米、宽约20厘米的木板,放在布单上代替案板。
和往常一样,虎永刚问了一下餐馆老板,乌恰县有什么好玩的。
然,这位老板不同于疏附县那位,不仅没有介绍,还用他极不标准的普通话嘟囔了一句,这里都是荒漠大山,没什么好玩的。
看来他是待厌烦了。
而旅行不就是从自己待厌烦的地方,到别人待厌烦的地方去吗?
没有办法,就问度娘吧。
问过之后,发现乌恰还是有几处值得一玩的。
几人商量了一下,确定先去吉根乡,那里被称为西极。
小刘娜非常兴奋,听说过南极、北极,还没听说过西极呢,赶紧出发吧。
车子沿着306省道一路向西,80多公里后,路边出现了一座大型的观景台,上写“两山交汇”。
旁边还矗立了一块高大的假山石,上面写着:“新疆克州乌恰 天山昆仑山交汇地貌。”
原来此处有天山与昆仑山交汇处。
站在观景台三角形的瞭望口,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座山脉的不同颜色和地形特征。
一边是天山山脉,呈驼色,东西走向,分隔准葛尔、塔里木两大盆地;
另一边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脉,呈黛色,蜿蜒屹立于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
交汇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大片,气势磅礴!
驼色与黛色交相辉映,色彩斑斓,可谓是惊人绝美,风景如画,堪称世界级奇观!
再往前走不远,公路边出现一个写着“古海遗址贝壳山”的标牌。
众人都很奇怪,难道这里曾是沧海?
再问度娘,方知这贝壳山,海拔3300米,由始新世中期的浅海相牡蛎化石构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在4600万年前确实是海洋的历史。
那时,这里气候温暖,水体清澈,丰富的海洋生物如牡蛎等繁衍生息,形成了厚厚的贝壳层。
随着海水逐渐退出,天山和昆仑山的隆升,这些贝壳层逐渐出露,形成了今天的贝壳山。
几人看这贝壳山,平地而算并没有多高,就攀登一探究竟。
走在山路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贝壳与盐碱泥沙凝结,层层叠叠,千姿百态。
贝壳的轮廓、纹路清晰可辨,仿佛每一层都记录着历史的变迁。
站在山顶,可以深刻感受到地壳运动造成的海陆变迁,体验到时间的痕迹和自然的魅力……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18243/18243509/141410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