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弃暗投明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汉中鏖战,天亡我也

第三百七十二章 汉中鏖战,天亡我也


建安七年七月,曹操率军返回长安,事情如此,又得从三月份说起。

却说年初之时曹操听闻刘备进军汉中,便亲起五万大军南下阻止刘备夺取汉中。

大军元月出发,三月初方才抵达汉中境内,彼时刘备已经兵临南郑。

面对此状曹操以大将马超先败了刘备一阵,随后入得南郑与刘备对峙。

两军扎营在汉水两侧,联营四处把守汉水上下要道,一步都不肯相让。

正值此时,却逢吴懿率兵前来,至于南郑西边的沔阳,一东一西两军累积八九万人包围了南郑。

见得此状,曹操自然心急,因他粮草有缺,需要速战,可两军却已经打开局面,如此对峙下去,对他极为不利。

由是他便召集麾下议事,想要获取一个尽快取得胜利的办法,郭嘉见之便道:

“如今两军虽于东西两处,却是各自为战,若欲速胜,当先败弱者。”

“刘备兵马虽少,将校却精,刘璋麾下未经战事,可先败之。”

“吾见沔阳往东,阳平关以南有数座高山,若据此处,便可举高临下。”

“可先遣一军上山,观察敌军动向,或绕或袭,皆可便宜行事。”

“待得刘璋兵马一退,刘备独木难支,可袭其粮草逼其退军。”

曹操听从其建议,便派夏侯渊领杜袭等人率万余兵马往西边驻守。

曹操如此一动,消息便传回了刘备营中,刘备见其分兵驻守西侧,便招法正问起缘故。

法正一听,便对刘备笑言道:“曹操此举彼时欲先占高地,观察吴懿兵马动向。”

“因是此地有定军山、插旗山等高山,居高临下,吴懿若从此过,必被曹操所袭。”

“吴懿若不过此地,正遂曹操之愿,其人正可专心对敌明公兵马。”

刘备听此,自是暗道曹操不好对付,若是吴懿隶属于他指挥,他自可对其下令。

可现在吴懿虽然进军至此,可指挥权却不再他此处,两家不能配合,自然难以攻败曹操。

“曹操以此等计策拦住我军增援,诸位以为我军又当如何处之?”

思虑之中,刘备看向了众人,刘晔细细思索了一会儿,便出列道:

“若依在下之见,曹操劳师远征,粮草补给困难,必欲速战。”

“而今此举恐不在于对敌我军,怕是欲先破吴懿那几万兵马。”

“川中士兵虽勇,却常年少战,未必能是曹操对手,故当增援之!”

“如此,若是曹操西进,则我军可助其坚守,曹操东进,我军便坚守不出。”

“这般只需数月,待得曹操粮尽,东边战果传至,曹军必退。”

刘备听闻此言,便点头应诺,随之询问诸将谁愿前去助战,众人皆是请战,独有黄忠出列道:

“末将自入主公麾下至今寸功未立,今当请战,谁也不让!”

在历史上,汉中之战时,黄忠已然古稀之年,而现在却才五十来岁。

但在刘备麾下诸将之中,已然算是高龄,刘备见之如此,不由笑道:

“某闻夏侯渊乃曹操族弟,其人甚为勇猛,用兵颇为了得。”

“将军已然年迈,若是有失,何人可救,不若换为子龙前去罢!”

他也是尊老爱幼,不太信任黄忠可以担此大任,想让赵云领军。

可黄忠一听,便即愤然答道:“主公莫嫌我老,太史子义与我战之也是不分胜负。”

“主公若是不放心,某自领本部三千兵马,便可将夏侯渊斩之献于帐下。”

刘备见之如此,一时不好拒绝,正犹豫间,庞统却出列笑道:

“主公有所不知,黄将军乃我荆州之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吾料夏侯渊无多战绩,未必能是将军对手,既是孝直熟悉川中地理,可遣监军。”

“如此行事,在下可担保将军此次必能得胜归还,不负使命。”

见庞统出列力挺,刘备自然再无疑虑,索性派黄忠领五千兵马与法正前往西边助战。

黄忠与法正领命之后,便从汉水南岸进军,一路直达吴懿军帐之中。

可吴懿此时见黄忠前来,心中却是有些不满,毕竟现在刘备兵少,他们兵多。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还要分兵来增援他们,可见对他们有多不信任。

但现在毕竟两军联合,刘备这也算好意,他也不好多说什么,直接便让黄忠负责防守后路。

如此,他兵马一入沔阳,见得山势险峻,便对诸将言说道:

“眼下我等与刘征东两路齐出,人家路远,尚且已经至此。”

“我军路近竟未破险要之地,今有群山在前,谁敢去取?”

诸将听闻吴懿之言,自是羞愧难当,纷纷请战,吴懿便令刘璝、董扶率领八千兵马强攻。

二人至于山口求战,夏侯渊都坚守不出,二人也不敢进攻。

这般耽搁几日,黄忠看不下去,便来寻吴懿请战,吴懿见之,脸面上过不去,便催促二人进军。

董扶刘璝闻之,当下也管不得许多,率军列阵山口,沿路进军。

结果行至山间,忽见擂木滚石从山上滚落,不得前进,正欲后退,夏侯渊却领一军从林中杀出。

二人不敌,乱军之中被夏侯渊斩了董扶,独有刘璝率数千残兵败退。

至于营内,刘璝哭诉夏侯渊甚勇,董扶已死,他们绝不可力敌。

法正见状,便劝吴懿步步为营,拔寨而进,限制夏侯渊的活动范围。

可吴懿本欲长脸却被二人打脸,心中已是不喜,见他献计即恼怒道:

“既有此计,何不早献,今得损兵折将,乃遂汝之愿尔!”

“既然尔等有法,便自去取之,何必至此多言,且去便是!”

他也知道定军山难取,索性就让张任领军,随黄忠和法正出战,看看二人如何破寨。

然则法正其人睚眦必报,哪里容得此激,当即便与黄忠、张任出战。

他先与黄忠绕山一圈,随之决定先攻定军山对面一处山头观察虚实。

岂料此山也被夏侯渊占据,乃以其麾下杜袭镇守,兵马不多,被黄忠一战而下。

夏侯渊见此山丢失,便主动出山想要夺回此地,却被张任所阻。

眼见敌军兵马逐渐将定军山围困,他也只得率军突围,至于山坳走马谷下寨。

见得夏侯渊下山,法正便当机力断,黄忠进攻东围鹿角,又请张任进攻南围鹿角。

因是张任兵马众多,黄忠兵马较少,夏侯渊便分兵大半驻守南围,自己驻守东围。

面对两方猛攻,仅过两日,其麾下兵马便即疲惫,无奈只得向曹操求援。

曹操闻之,急忙令徐晃领军前来增援,却被吴懿拦住不得过境。

与此同时,刘备见曹操增援,便令赵云以骑兵在曹操营外骚扰。

曹操让马超出击,赵云却是带着骑兵便撤,往复几日,让曹操不厌其烦。

面对刘备的骚扰,曹操也不敢随意向西猛攻,只得下令夏侯渊撤军。

夏侯渊得令之后,便令麾下士卒养精蓄锐,准备突围,正值夜间,却见东围起火。

若是其他将领,说不得便叫起士兵前去阻挡黄忠的进攻,可夏侯渊不同。

他这个人重养士而不重谋略,心想反正也要突围,便要让士兵好好休息。

由是他便带着亲军五百余人前往东围,亲自抵挡黄忠兵马。

不料法正居高临下,见敌军救兵少,就让黄忠率主力进攻。

数千大军杀将上来,一时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夏侯渊见状措手不及,连忙令麾下兵马后撤,他却被黄忠赶上。

未及与黄忠一战,便见黄忠举起大刀,其人不备,顿时被削下头颅。

随着夏侯渊一死,黄忠便率兵杀入其寨,其麾下闻之夏侯渊死,纷纷大乱,竟被攻破。

至此,法正带着黄忠、张任取胜,自是得意,次日便回营中道:

“今吾与老将军已杀夏侯渊于此,不知将军复有何言?”

吴懿听此,默然不语,见其嚣张,心中已然生恨,但见其有刘备撑腰,也不敢多说。

见得定军山险要之地已破,他便率兵再度东进,至于南郑城下。

此时,已经到了建安七年四月底,曹操听得夏侯渊死讯,顿时大恸,哭泣不止,晕厥了过去。

待得他醒来之时,头风又犯,不能理事,正逢刘备听说黄忠杀了夏侯渊,便令张飞前来挑战。

众人畏惧张飞之名,皆不敢战,唯独马超看众人如此,便大骂道:

“不过一匹夫至此,安得惧之,且看某出战擒得此人前来!”

一番言罢,他领军出营来与张飞一战,二人兵对兵将对将,一时不分胜负。

马超见胜不得张飞,心想牛皮都吹出去了,若擒不得张飞岂不是要打脸?

随后他便邀请张飞明日继续来战,张飞应诺,便即领兵回撤。

至于营内,庞统却将他叫住道:“马超乃曹营勇将,不可力敌,须得智取。”

说着他就给张飞献了一个计策,张飞本就不是当初那个莽夫,当即从其计。

第二天他照旧又来与马超鏖战,大战一阵,他突然诈败撤退。

马超一见张飞已败,便即率兵追击,直出十里,忽见北边赵云领着骑兵杀出,张飞也忙回军。

两军一阵掩杀,马超不敌,大败而归,至于营内,郭嘉便道:

“为将之人不可逞匹夫之勇,今得此败,来日当紧记之。”

他此言本是一番好意,可马超方才兵败,闻之怒目而视,便即离去。

郭嘉见其如此,不由眉头一皱,心想此人自私自利,不可大用。

又兼现在曹操不能主事,若是马超背叛,定生变故,于是他便来寻曹操言说诸事。

曹操此时正犯头风,头疼难耐,闻得此言,不由叹息道:

“吾何不知此人难用,奈何而今我军已无大将可用,只得任之!”

郭嘉听得此言,顿时也是一叹,他们麾下大将本来不少。

但在乐进、夏侯渊等人去世之后,便有些人才凋零之意。

现在曹操手边能用的大将也就徐晃、马超,若是不用马超,又能用谁?

思虑至此,他刚想说话,却见一个士兵慌忙来报,言说袁绍起兵进攻上党。

又说秦瑱起兵五万进犯南阳,曹昂增援,反被击败,连曹纯也已战死。

曹操本就因为夏侯渊之死神伤,又听曹纯死讯,但觉心中气闷郁结。

其人噗的一声吐出了一口鲜血,大呼一声:天亡我也,再度晕厥了过去。

至此,曹操醒来已是再难起身,郭嘉见之,忙劝退兵。

曹操闻之,卧在榻上叹息道:“早知如此,何必出兵?”

一番言罢,他长叹一声,便下令撤军,不想与刘备纠缠。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15905/15905221/199941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