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8章 提前交卷
第二道题的题目是《无线电信道分配问题》,这道题的题干和第一道题差不多,但要解答的问题却第一题还多了两个,让人看着这些试题就有点头轻脚重的感觉。
“要求A:频率配置有几个限制,第一,相互靠近的几个传送站不能配给同一信道,第二,由于波谱的传播,相互距离在2S内的传送站必须不配给相同或相邻的信道,他们至少差2,在这些跨度下,关于跨度能说些什么。”
“要求B:假定前述图1中的格子在各个方向延伸至无限远,回答要求A。”
“要求C:……”
“要求D:…….”
“要求E:写一篇短文(不超过两页)给地方报纸,阐述你的发现。”
……
将每个人翻译出来的题目汇总后,田立心等人又按照培训课上学来的比赛流程弄出了一份最佳翻译,又将其打印成三份。
接下来,程相杰便首先充当了跑腿的角色去领盒饭去了,而田立心和白紫开始研读起题目来,用笔在打印稿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划出了关键词,标示出模型算法等等。
不一会,程相杰就将盒饭带了回来,于是三个人边吃边各自干着自己的活。
到了下午两点时,他们才在田立心的号令下开始了第二次小组讨论会议,各自分享了对每道题的理解、算法、模型等。
田立心虽只是大一学生,但发表过两篇SCI数学论文的光环实在太亮,白紫和程相杰虽是师兄师姐,却也心甘情愿地以他为主。
当然了,三人都是五道口的学霸,不但一起获得过国赛的特奖,而且都经历过小半年的数模竞赛训练,他们对自己的一些思路该坚持还是会坚持的。
这次的小组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三人才一致决定,选择第一题为参赛题目。
接下来,三人便分头查起各种参考资料和可能用到的文献。
浏览了无数参考文献和许多会用到的资料之后,时间也渐渐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自然也还是程相杰出去拿盒饭,随后他们就一边吃饭一边讨论起相关资料的算法和模型来。
值得庆幸的是,田立心等人到了晚上八点多的时候,便已经有了建立基础模型的方案,这比计划中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三个小时。
与此同时,隔壁的以闫宁为主的五道口生命科学系系队,更远处的由高欣欣等三位大二学生组成的精密仪器系系队,也都基本讨论出了基础模型的方案,但华夏的另外几只队伍和有数的几支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队伍,进度就远远慢多了。
与这些队伍相反的是,二十多支米国队的进度显然快了许多,他们中的一些队伍甚至已经开始写论文草稿和建立数学模型了。
晚上十点多,田立心、白紫和程相杰跟在大多数米国队的身后,走出了燧石图书馆,毕竟他们现在的进度已经超出了计划的时间,他们至少还有两天的时间完成数学建模、编程,以及草稿。
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在这届米赛中是无须通宵达旦了,即便要通宵,他们也会选择放在最后一天。
接下来的两天,田立心这一队一直保持着领先于同胞们的进度,到了第三天晚饭前就已经完成了论文的初稿,随后便是反复检验数学模型的灵敏度并优化模型了。
第四天晚饭前,程相杰负责的编程已经完美过关,而田立心和白紫已经完成了对论文的第二次修改,并开始润色、精炼和推敲论文的摘要了。
吃过饭之后,他们需要再改一遍论文,再次润色两边论文的摘要,便可以打印论文以及发送电子稿交卷了,这个过程大概也就需要三个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田立心这支队伍将会提前十个小时左右,完成这次米赛。
在这个时间点上,显然有近半的队伍完成了论文的写作,而且,至少有十支以上的米国参赛队,早就开始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图书馆。
在华夏的参赛队中,闫宁所在的五道口生命科学系系队也已经后来居上,率先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但因为他们都有着华夏人的矜持,所以此时还在坚持着一遍又一遍的检查。
晚上十点之后,看着田立心这一队开始收拾起个人物品了,闫宁等人这才下决心提交了论文,但在第五天到来之前,能提前提交论文的华夏代表队也就这两支而已,至少在田立心目力所及的地方也就这两队了。
与之相反的是,周围的十多支米国队,此时还留在图书馆中的也就剩下两队了。
路过闫宁等人身边时,田立心等人看到他们已经开始收拾个人物品后,便在图书馆门口等着汇合他们一起。
回酒店的路上,他们几个人又免不了互相问起各自所选的题目来,当然也会讨论各自大概能获得什么样的奖项。
在这个时间点上,无论是MSM还是ICM都还没有特奖提名奖(F奖)这么一说,当然也不存在什么三等奖(参与奖S奖)。
此时的米赛,一共也就设立了三个奖项,包括特奖(O奖),一等奖(M奖)和二等奖(H奖)。
而且,MCM和ICM在这三个奖项上的分配比例却是不一样的。
就去年的比赛而言,MCM中的特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比例分别为1.2%,14.2%和30.6%,而ICM的获奖比例分别为2.4%、14.8%和42.2%。
从去年的数据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参加MCM还是ICM,能够获奖的人数也就50%左右,而参加ICM的获奖比例似乎更高一些。
今年的获奖比例,显然还是会参照去年的。
说起米赛的获奖比例,就不得不讨论米赛的评阅过程了。
具体而言,米赛的评阅过程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轮可以称之为“淘汰轮”,此轮评阅主要以论文摘要信息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为评论依据,时间大约为5~10分钟,每个评委以“通过”、“不通过计分”,这一轮的淘汰率大概在45%左右。
第二轮也就进入了“评奖轮”,每篇论文由若干评委评分,以5分或10分制计分,每位评委评阅论文的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然后将所有论文按总分由高到低评选出一等奖和二等奖。
第三轮为“最终评审轮”。每道题在第二轮中排名最高的十篇论文将进入此轮的评审,每一道题的评审评委大约有6~8人,最终获得特奖的论文必须获得这道题的所有评委的通过方可。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134/134621/5081953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