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0:筹备
对于胡烈的这种“大方”举动,诸葛绪和钟会还真不能说什么,再恶心也要捏着鼻子忍着。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己争口气吧。
于是,一狠心,诸葛绪抽调出了5000人,加上之前承诺支援蒋舒的4000人,以及一脚被踢过来的卫瓘的5000多人,勉强凑出了一个15000人左右的联军部队。
这,已经是还要死守剑阁的诸葛绪能够拿出的最大机动部队了,可谓诚意满满。
据那蒋舒说,城外的鲜卑人,前前后后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人,估计没那么多吧(打仗的时候都喜欢吹嘘自己的数量吓唬人,反正老子经常这么干),况且,就不信钟会那边还不派一兵一卒?到时候,加上城中的蒋舒人马,也够瞧的了。
诸葛绪能做到这一点,钟会当然也不会太吝啬,首先,刘谌那里攻击乏力,不管是本部人马,还是罗袭和关彝,都进展不大,那刘钦,也算是情绪稳定了,所以嘛,没有必要用那么多人陪你玩,庞会你个老愤青不是总惦记着报仇吗?好吧,就把你留在那里继续周旋吧,能拖住他们是最好的,至于杨欣和夏侯咸,就别闲着了,速速前往涪县吧。
此外,钟会一咬牙,又从蜀郡抽调了8000人马,由句安率领,前往支援。
杨欣和夏侯咸的部队,虽然在雒城被一阵磨皮,可是骨架还在,有10000多人,再加上句安率领的这部分,勉强凑成了20000人左右,再加上诸葛绪不能坐视不理,以及涪县的守军,至少,在人数上不能比鲜卑人差出太多吧?
这队人马,杨欣,自然是主将,夏侯咸就不用多说什么了,虽然实践证明,难堪大用,可也不是什么酒囊饭袋,凑个数出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那么,句安,就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了。
说来,这句安这位曾经的蜀将,也是和姜维颇有渊源的,延熙十二年,姜维依麹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守之,聚羌胡质任等寇逼诸郡,进攻雍州。当时魏国的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谋划抵御之策,陈泰说:“麹城虽然坚固,但是距离蜀中道路艰险遥远,当须运粮。羌夷害怕姜维劳役,一定不肯依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郭淮听从陈泰计策,使陈泰率徐质、邓艾进兵围之,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姜维果真来营救,出自牛头山,与陈泰相对。陈泰也是一个很“苟”的人,令诸军各坚垒勿与战,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而郭淮攻取牛头,截其还路,然后可以一同攻取姜维,姜维不得已,遁走,句安等孤县,外无援军,遂皆降。投降之后,虽然没什么太大功劳,可是,也算是混的有滋有味,这次灭蜀,大小也封了个列侯(原始空中,早就死在钟会作乱中了)。
这一回,钟会索性,将赌注,都押在了他的身上——因为另一个备胎王买,水平也就那么回事,而这句安,至少还熟悉一些蜀中地理,没法子啊,人员损失太严重,又有那么多地方要守,真要是杨欣这一波顶不住的话,只能自己带着最后一支部队拼个你死我活了。
两个联军集团,再加上涪县城中的几千人,勉强达到了40000多人,嗯,对阵20000人(其实是40000),貌似还占了上风啊。
“大将军,如何?钟会等人已经中计了!”得知两路援军的动向后,秃发树机能难掩得意神色的说道。
“不知这一仗准备怎么打?”姜维明明占了优势,但是,却还是不太开心。
“还请大将军明示,在下不知啊。”秃发树机能在装孙子这一点上,和他那粗狂的蛮人外表尤其不匹配。
“有什么知与不知?这一仗,怎么打不是赢,说吧。”姜维早就看穿了此人,也不客气,再者说,自己那点人,在这鲜卑人面前,连塞牙缝都不够,哪里还有什么话语权?
“既然如此,那么在下也就不客气了,”秃发树机能很没有礼节的从怀中掏出了一块诱人香味的肉干,撕扯了一块下来津津有味的咀嚼了一会,方才说道:“敌军远道而来,兴师动众,煞是辛苦,不妨给他们一点甜头。”
“诈败?”
“不错,可以败那么个两三次,引诱他们进入吾等之包围圈,于野外合力歼之。”
“若是这援军不敢恋战,直接进入涪县固守又当如何?毕竟,我军眼下也是围三阙一,他们突破进城也是有可能的。”姜维提出了疑问。
“所以要打几个败仗,助长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啊。”秃发树机能解释道。
此子真不似一般蛮人,诡计多端啊,姜维听了这话,暗暗乍舌,同时,又多了一层引狼入室的悔意。
……
姜维这边和秃发树机能貌合神离的算计着如何更多消灭钟会军的有生力量,钟会和诸葛绪一边关注着涪县的战况,一边忙活着各自的难题(剑阁与雒县外围的敌军),胡烈,观望的同时开始加紧和北线的联系,张翼廖化军团与刘谌军团则分别被阻击于坚城之下,抓耳挠腮,眼下,也就是南中的霍弋比较清闲一些。
也就是在这时,离的最为遥远的王迪,荆州牧王迪,终于坐不住了。
姜维的突然行动固然是震惊天下,但也就是一时热闹而已,毕竟,这条路又不是没有人走过,随着战况信息的更多披露,这件事的讨论热度也就逐渐降温了。
王迪关注的不是这个,让他坐不住的信息是:姜维带着一股数量不明的鲜卑人进来了。
因为路途遥远,信息有点滞后,当涪县周围云集了敌我双方六万多人马,即将开展一次大会战的时候,王迪知道的,还是最初的一万多人围攻涪县。
他不知道具体有多少鲜卑人突了进来,也不认识秃发树机能是谁,但是,鲜卑人三个字就足够震撼了。
虽然后世在学习的时候,教材上已经将那段历史用很和谐的词汇“民族大融合”给概括了,但是,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融合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王迪的印象中,所谓的五胡乱华,应该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为首,但不止这些,只不过他们的知名度更大而已)借着西晋的“八王之乱”,趁乱反晋。根据大致上的数据统计,在五胡乱华之前,北方的居民数量达到两千多万,但是五胡侵略以后,汉人数量骤减到四百万左右,仅有原来数量的四分之一。汉族的第一次险些被灭族,就是这样在司马氏的作死下发生了。
好在,本时空,出现了太多的变数,直到现在,西晋都没有建立,没有建立,所谓的八王之乱也就没有发生,那么,在曹魏傀儡政府内部展开的司马炎与司马攸之间的较量,相比之下,破坏力就小了很多,那么,在王迪看来,为外族有机可乘的几率也就几乎不存在了,这也是他不着急做出太大的变动,而是采取“徐图之”的原因之一。
谁曾想,因为历史改变而侥幸没死的姜维和钟会开始了互掐,互掐就算了,还把外族给引了进来。
引进哪个外族不行,偏偏是这鲜卑族?
匈奴,不论历史上多么威武雄壮,无论分裂后出奔到了哪里,总之,隋唐以后的中华大地不再有记载。
羯,政权被灭后,遭到了报应和反噬,作为俘虏几乎屠杀殆尽,仅剩下一万余人投降了东晋,消融不见。
羌、氐,四分五裂(主要是前秦苻坚自毁好局),各种分裂,肢解,与他族融合。
唯有这鲜卑人,虽说北周灭亡后,以鲜卑族作为主体建立的鲜卑国家不复存在。隋唐以后,已不在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但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属这厮最是凶狠,最能折腾。十六国时期,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要不是有个孝文帝改革大兴汉化,在王迪的心中,好感度就是负数了。
现在,你姜维居然将鲜卑人带进了巴蜀?还这么早?
偏偏这话还没法说,你总不能将原时空的那些惨案拿过来直接进行政策宣讲吧?鬼才信!
而且,王迪还没法渲染这种仇恨度较高的民族政策,自己的小团体中,李流和李庠,这两大支柱性人物,可也都是异族的行列中啊,宣传的话,岂不是制造矛盾,形成隔阂了?
所以,王迪的筹备只能悄悄的来,琢磨了好几个晚上,终于决定:亲自领兵西征,入川!
钟会、姜维、刘谌、诸葛绪、胡烈、霍弋,还有那鲜卑人,反正已经打得乱套了,不差我一个了。
https://www.bqvvxg8.cc/wenzhang/134/134435/4998293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8.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8.cc